下表为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扶助”农民运动的政治考量。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北伐以前 | 国民党需要借助广东农民的力量平定商团叛乱、东征和统一广东 |
北伐开始后 | 广东成为后方基地,国民党需要广东政治安定和提供财政支持,国民党左派多随军队北上,留守广东的军政势力多为国民党右派 |
A.北伐后广东成为全国农运的中心
B.北伐后农运的地域格局发生变化
C.农运推动了政局变化和北伐进程
D.广东农运随革命形势发展而高涨
孙中山说:“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女子将来之有参政,盖事所必至。”据此,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破天荒地宣布赋予几千年来备受歧视的妇女以参加各级政权的权利。这反映了
A. 女子从此获得了参政民主权利
B.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C. 妇女有了维护权利的民主意识
D. 辛亥革命使民主政治得到发展
辛亥元老李书城回忆:“同盟会会员在国内宣传革命时,只强调‘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两句话,而对‘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意义多不提及。”当时之所以这样宣传,主要是因为
A.革命目标脱离时代
B.革命时机没有成熟
C.革命精神未能形成
D.革命基础尚需扩大
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时人的记载大不相同。信奉义和团的刘以桐写道:(团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晚晴大臣刚毅记载:“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主剿义和团的劳乃宣写道:“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教民樊国果记载:一(义和团)“劫掠焚杀,逾土匪。”据此可知
A.历史叙述随时代变化而不同
B.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难以统一
C.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D.历史事实因史料冲突无从确证
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B.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
C. 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D. 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洪仁玕《资政新篇》建议:“兴各省新闻官。其官有职无权,性品诚实不阿者。官职不受众官节制,亦不节制众官,即赏罚亦不准众官褒贬。专收十八省及万方新闻篇有招牌图记者,以资圣鉴,则奸者股栗存诚,忠者清心可表,于是一念之善,一念之恶,难逃人心公议矣。”这反映了《资政新篇》
A.首倡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确保民众参政议政的自由
C.强调对官员加强舆论监督
D.引进分权制衡的民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