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汉武帝时期选用的部分官员的基本情况。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官员姓名 | 思想流派 |
董仲舒、公孙弘、儿宽、夏侯始昌 | 儒家 |
韩安国、张欧、张汤、赵禹、桑弘羊 | 法家 |
汲黯、郑当时、司马谈、司马迁 | 黄老学派 |
主父偃、严助、徐乐、严安 | 纵横家 |
东方朔 | 杂家 |
A.诸子思想在汉朝得到均衡发展 B.应准确认识“独尊儒术”的主张
C.汉朝思想文化呈现繁荣的局面 D.儒家思想成为汉朝的统治思想
墨子认为:君子明察左右人的善行以借鉴,看见品行较差的人即反省自己,因此自己的品行就可以得到修正。不听谗言,不说恶语,不存害人之心,虽有恶人影响,也不会起作用。这表明墨子
A.主张以德治国 B.指出教育对人性的培养
C.重视尚贤使能 D.强调了人修身的必要性
先秦儒学就政治方面而言,它倡导以“德政”巩固政权,以德化民。从伦理方面而言,它强调尊卑有序、等级分明的人伦关系,要求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反映出先秦儒学
A.适应了统治阶层的需要 B.政治伦理化韵味浓厚
C.融合吸收了各学派观点 D.礼乐制度的发展完善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已,农田荒芜,粮食匮乏,过去发达的农业区域往往变成荒凉之地。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正是在这样的时代下应运而生。“齐民要术”之意,即平民治生之法。贾思勰鄙视“不事农桑,专尚空谈,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寄生生活,强调“人生在勤,勤则不匮”。“财货之生,既艰难矣”,因此要节约用度,珍惜劳动成果。他认为“舍本逐末,贤哲所非”,但他并不反对经商,而是在安排好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兼营商业。贾思勰高度评价了秦汉以来的农业技术创新,以及推广先进生产经验对促进农业生产、改变农业面貌所谓道的作用。还特别强调在农业生产中要“顺天时,量地力,则原因用力少而成功多”。
——摘编自王志《图说中国文化》
(1)根据材料,概括贾思勰的平民治生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贾思勰的平民治生思想形成的背景。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大陆由于连续3年遭受自然灾害以及“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失误,加上苏联“老大哥”的背信弃义和中印边境冲突,使国民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蒋介石仿佛看到了“光复大陆”的星星之火。美国总统约翰逊执政后,蒋介石借助越南战争,向美国施压,要求约翰逊政府对“中华民国的未来”表示支持。但美国极力想避免与中国在越南战场上公开交战。尽管如此,蒋介石仍继续向白宫施压,1965年,他派蒋经国前往美国,提出了美蒋协同反攻大陆的计划——GT-5号计划。1966年1月,美国国务院向美国“驻台大使馆”发出电报,以书面形式拒绝了蒋介石反攻西南五省的GT-5号计划。
——摘编自张治宇《蒋介石反攻大陆的GT-5号计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蒋介石制定GT-5号计划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GT-5号计划的结局及其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朝立后,为了巩固自己统治的经济基础,明太祖朱元璋着力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早在1358年朱元璋就派水军元帅康茂才为督水营田使,专管农田水利。截至1394年为止,成塘堰40987处,河162处,陂梁堤岸5048处。1365年朱元璋诏令栽种桑麻和木棉,同时把种植桑麻木棉的多少作为考核地方官吏政绩的重要标准。由于元末田地多为豪强所霸,1370年迁徙速、松、嘉、湖等地的富民5300户到临濠(凤阳府)。大量富户远离乡土,减轻了当地农民的剥削。1372年诏令陕西、河南、山东等州县田地,允许农民尽力开垦,缺少耕牛,派官到广东购买,然后分给农户。明初对于新抚地区的夏秋粮税,多次进行减免。江南地区也以支持战争有功,多次优免税粮。对受灾地区乜以免税为救济——朱元璋推行发展农业经济的措施,使全国交纳田赋的土地总額増加到五、六百万顷之多。荒地大部分开垦了,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农民流下的血和泪,却养肥了新皇朝的封建地主。正是在此基础上,明初封建经济得到了一定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夏曾佑《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明初发展农业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太祖进行农业改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