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时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御史台 D.门下省
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与之前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度最大的“合理性”应是:
A.封建政府人才选拔工作制度化
B.贵族垄断官场局面开始被打破
C.底层知识分子社会流动均等化
D.积极向上的社会心理得以塑造
秦始皇二十八年的峄山石刻辞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秦朝“兵不复起”的原因是
A. 实行分封制
B. 创立皇帝制度
C. 推行郡县制
D. 采用郡国并行制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这充分体现了
A.皇位世袭 B.统领百官 C.皇帝独尊 D.皇权至上
有学者曾对西周政治制度作如此评价:“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这表明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中央集权 B.神权政治 C.等级森严 D.家国同构
《礼记·王制》规定:大诸侯国设三卿,都由天子任命,次一等的诸侯国也设三卿,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
A.蕴含着中央集权的因素 B.保证了周天子的专制统治
C.宗法血缘色彩极其淡薄 D.有效限制了地方诸侯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