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定六部具体职掌,六部设尚书,尚书为正三品。六部官员相对...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定六部具体职掌,六部设尚书,尚书为正三品。六部官员相对稳定,不得轻易调动,凡有劳绩者,则在本部升用。洪武十三年升六部品秩:尚书为正二品。这一变化是

A.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

B.六部官员勤政廉洁的结果

C.源于中枢机构的调整

D.科举考试更加严格的反映

 

C 【解析】 材料中说明朱元璋对于六部进行改革,体现出对于中枢机构的调整,故C正确;材料是加强君权的措施,不是加强中央集权,故A错误;六部属于执行机构,官员不一定勤政廉洁,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科举考试的信息,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料记载,“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由此可见,清朝军机处

A. 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 参与政务,涉及广泛

C. 机构完备,人员精干

D. 架空内阁,威胁皇权

 

查看答案

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

A. 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 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

C. 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D. 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

 

查看答案

唐代宗时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御史台 D.门下省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与之前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度最大的合理性应是:

A.封建政府人才选拔工作制度化

B.贵族垄断官场局面开始被打破

C.底层知识分子社会流动均等化

D.积极向上的社会心理得以塑造

 

查看答案

秦始皇二十八年的峄山石刻辞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秦朝“兵不复起”的原因是

A. 实行分封制

B. 创立皇帝制度

C. 推行郡县制

D. 采用郡国并行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