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1年11月22日,重庆革命党人与起义新军结合,夺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1年11月22日,重庆革命党人与起义新军结合,夺取了清廷在重庆的地方政权,宣布成立蜀军政府。重庆辛亥革命可谓“一次成功,兵不血刃”。美国人石约翰曾说:“1911年的辛亥革命的突出特点也许就是表现为惊人的不流血的事件。”有学者认为在辛亥年革命中双方将士死亡总数为数万人,平民丧生之人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重庆的辛亥革命,很好地诠释了这次“微流血”革命。(注:农历辛亥年岁末为公历1912年2月17日)

材料二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政治状况

中国

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

日本

明治天皇(1868—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

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

伊朗

卡扎尔王朝(1796—1925);巴列维王朝(1925—1979)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材料三  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回顾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质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1)据材料一说明辛亥年革命“微流血”的内涵试结合武昌起义后的革命进程,对这一特点进行阐释。

(2)材料二中的图表信息凸显出辛亥革命哪一伟大历史功绩?徐中约指出的问题在民国初年有什么表现?你认为这一问题的产生与辛亥年“微流血”革命又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3)据材料三,从革命党人的角度,孙中山在哪几个方面分析了1912年“让渡政权于袁世凯”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1924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怎样的政策方针?这体现出孙中山怎样的斗争精神?

 

(1)内涵:革命发展迅速,没有剧烈的社会动乱,人员伤亡小。 阐释: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相继宣布独立,清朝统治迅速土崩瓦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掌握了清政府军政大权的袁世凯迫使宣统帝退位,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和平让渡政权于袁世凯。 (2)功绩:(当亚洲地区普遍还是君主统治之时)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其建立的中华民国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表现:北洋军阀专制、割据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民主共和制度破坏殆尽。联系:革命并未彻底铲除帝国主义及各种封建势力等。(言之成理同等给分) (3)原因:革命党人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和社会动荡;同盟会组织涣散,对革命认识不清;客观上受形势所迫,不得已与袁世凯所代表的帝国主义、封建反动势力相妥协。 (4)政策方针:提出富有反帝反封建精神的新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精神:不畏挫折、与时俱进,坚持民主革命 【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辛亥年革命“微流血”的内涵,可以根据“重庆辛亥革命可谓‘一次成功,兵不血刃’”等信息,从革命发展迅速、没有剧烈的社会动乱和人员伤亡小等方面来回答。对这一特点进行阐释,应当联系所学从全国十几个省相继宣布独立、清朝统治迅速土崩瓦解、袁世凯迫使宣统帝退位、革命党人和平让渡政权于袁世凯等方面来说明。 (2)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可以根据表格信息得出是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徐中约指出的问题在民国初年的表现,应当联系所学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民主共和制度破坏殆尽等方面来回答。这一问题的产生与辛亥年“微流血”革命的内在联系,可以联系所学从革命并未彻底铲除帝国主义及各种封建势力来回答。 (3)孙中山分析的1912年“让渡政权于袁世凯”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4)联系所学可知,1924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政策方针,包括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出孙中山的不畏挫折、与时俱进,坚持民主革命的斗争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相对于印巴战争、中东战争而言更具“冷战色彩”,这是因为朝、越战争

A.爆发于冷战最为剧烈的时代

B.完全符合“冷战”的所有特点

C.具有更为浓烈的意识形态对抗特征

D.都由美国率先发动,随后苏联卷入战争

 

查看答案

1946年9月30日,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读了对纳粹战犯长达250页的判决书。判决书写道:“本法庭认为,郑重废弃以战争为国家政策的工具,必然包含战争在国际法上为非法的主张;凡策划并进行这样的战争,因而产生不可避免的和可怕的后果者,在这样做的时候,就是犯了罪”。该法庭对纳粹战犯作出有罪判决的法理依据直接来自于

A.《国联盟约》 B.《非战公约》 C.《大西洋宪章》 D.《波茨坦公告》

 

查看答案

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对国际关系格局深远影响。关于这两次会议相似之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讨论了处置德国的办法 B.都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C.都加快了世界大战的结束 D.都作出了建立国际联合组织的决定

 

查看答案

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记”中某年的部分大事记录:“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北非德意军队投降”“美英盟军西西里岛登陆”“中、美、英签署《开罗宣言》”。这一年应是(  )

A.1941 B.1942 C.1943 D.1944

 

查看答案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合理的判断是

①《共产党宣言》在当时已经过时  ②马、恩肯定了巴黎公社的政权实践

③马、恩为俄国十月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  ④马克思主义与欧美经济政治实际紧密相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