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1)在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探究活动中,样方的大小一般以________为宜。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常用的取样方法。
(2)完成“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实验设计
①将取自农田、林地或花盆等处的土壤放入里面垫有厚纱布的烧杯中,加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取出。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备用。
②另取两只烧杯,编号为A、B,放入等量淀粉糊。在A烧杯中加入30ml____(实验组),B烧杯中加入30ml____(对照组)。
③在室温下放置7天,分别取A、B烧杯中的溶液20ml,各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1、A2、B1、B2。
④在A1、B1、中加入___,在A2、B2中加入斐林试剂。
⑦观察A1、A2、B1、B2四支试管中的颜色。
(6分)下图是一个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此食物网共有 条食物链。
(2)在整个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 个营养级。
(3)属于三级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
(4)鸟类和昆虫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5)此食物网中,若食物链的终端为猫头鹰,能量损失最少的食物链是 。若猫头鹰体重增加1kg,至少消耗绿色植物____kg。
(7分)右图是某同学血糖浓度和甲、乙两种调节血糖浓度相关的激素相对浓度的变化图,据图回答:
(1)甲激素是____________;乙激素是________,是由_______细胞分泌的。
(2)甲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甲激素的作用结果会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甲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_______。
(3)甲激素和乙激素之间相互_______,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7分)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__。
(2)图2中的1表示________________,1中物质的释放使突触后膜__________。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________。
(3)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3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_____作用,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_____作用,导致效应器不产生相应反应,这又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
(6分)如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分析:
(1)细胞1生活的内环境是[ ] 。
(2)内环境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
(3)②与③相比,③中含量较少的成分主要是 。
(4)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
(5)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着 物质。
科学家从野生植物中提取的青蒿素可在临床中治疗疟疾,这一事实表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A.间接使用价值 B.潜在使用价值 C.直接使用价值 D.科学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