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某降水丰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叶面积指数是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叶片总面积)
|
灌草丛 |
针阔叶混交林 |
常绿阔叶林 |
针叶林 |
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量(t/hm2/a) |
17.43 |
116.61 |
150.81 |
55.50 |
总呼吸量(t/hm2/a) |
15.93 |
92.73 |
124.81 |
40.98 |
叶面积指数 |
2.48 |
11.28 |
17.76 |
6.63 |
植被干物质的量(t/hm2) |
6.65 |
377.52 |
398.57 |
184.74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 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
B.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 前期植被的干物质量增长迅速, 后期增长缓慢
C.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落则没有
D.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
右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在同样的空间里,个数由5增加到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
A. 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存活率
B.每只蝌蚪变态所需时间与种群密度成负相关
C.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成正相关
D.高种群密度下,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
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时
B.在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C.在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若在时种群数量为K,则在时种群数量为K/2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根据预测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号 |
I |
Ⅱ |
Ⅲ |
Ⅳ |
培养液体积(mL) |
10 |
5 |
10 |
5 |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
10 |
5 |
5 |
10 |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条件下,假如某动物种群数量在2001年是20只,2002年发展到40只,2003年发展到80只,那么2007年该动物的种群数量是
A. 640 B. 1280 C. 2560 D. 5120
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5000m2的野生草坪进行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方,每个样方4m2,发现5个样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株。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株数为
A. 15000 B. 16250 C. 17500 D. 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