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个是矮秆易染锈病(ddtt),现有实验三组:
第一组是: DDTT× ddtt → F1(自交)→ F2
第二组是: DDTT× ddtt → F1,并将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
第三组是: 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
实验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秆抗锈病品种。试问:
(1)第一组F2出现矮秆抗锈病的几率是 ,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2)第二组使用的方法,在遗传育种上称为 ,其培育中首先要应用______ ___ 技术;然后用 __ 使其染色体加倍,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
(3)第三组方法出现ddtt后代是偶然的、个别的,它是DDTT通过 来实现的
在寻找人类缺陷基因时,常常需要得到有患病史的某些近亲结婚系的系谱,进行相应基因定位。科学家在一个海岛的居民中,找到了引起蓝色盲的基因,该岛每5人中就有1人是蓝色盲基因携带者。
(1)下图为该岛某家庭蓝色盲遗传系谱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相关的基因用A、a表示)
①该缺陷基因是 性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②个体4的基因型是 ,个体10的基因型是 。
③若个体13的母亲是蓝色盲,则他与个体12再生一个色觉正常男孩的几率是 。
(2)下图表示获取蓝色盲基因的两种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方法一中,a过程是在 酶的作用下完成的。如果只用该类酶中的一种,不一定能获得目的基因,其原因是 。
②方法二中,c过程在遗传学上称为 ;d过程称为 ,该过程需要的原料是 ,条件是mRNA、ATP、 、DNA聚合酶等。
含有32P或31P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参与DNA分子的组成,但32P比31P质量大。现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结果如图。由于DNA分子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DNA分子的位置,请回答:
(1)G0、G1、G2三代DNA离心后的试管分别是图中的:G0 、G1 、G2 。
(2)培养基中需加入ATP,说明 ,培养基中还需加入 。
(3)图中①、②两条带中DNA分子所含的同位素磷分别是:条带① ,条带② 。
(4)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 。
(5)DNA能够准确复制原因: , 。
下图为某一雄性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各细胞可在该动物的 结构中找到,若甲细胞为果蝇体细胞,图中少画的一对染色体应为 。
(2)甲细胞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 ,其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 。
(3)丙细胞内有 个染色体组,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
(4)甲细胞在形成乙细胞和丙细胞的过程中发生变异的区别是 。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隐性纯合子(aa)的患者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可见这种突变基因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容易被淘汰。但是在非洲流行恶性疟疾(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的地区,带有这一突变基因的人(Aa)很多,频率也很稳定。对此现象合理解释是( )
A.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
B.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不易感染疟疾
C.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不易感染疟疾
D.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易感染疟疾
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进化理论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有( )
A.前者以个体为研究对象,后者以种群为研究对象
B.两者都认为生物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C.两者都认为突变、重组是变异的主要来源
D.后者认为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