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基因A、B、C控制三种酶的产生,可将一原本无色的物质转变为黑色素,即:无色物质 ...

基因A、B、C控制三种酶的产生,可将一原本无色的物质转变为黑色素,即:无色物质 6ec8aac122bd4f6e  X物质6ec8aac122bd4f6eY物质6ec8aac122bd4f6e黑色素。则基因型为AaBbCc的亲代杂交,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   )

A.1/64       B.3/64        C.27/64      D.9/64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两个杂合子(涉及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杂交,F1只有一种表现型,则这两个杂合子的基因型是 (   )

A.AaBb和AABb        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        D.AABb和AaBB

 

查看答案

豌豆种子的形状圆粒和皱粒为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

A. 圆粒×圆粒→圆粒        B. 圆粒×皱粒→152圆粒+141皱粒

C. 皱粒×皱粒→皱粒        D. 圆粒×圆粒→125圆粒+40皱粒

 

查看答案

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R基因的出现是                 的结果。

(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         

(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              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      ,原因是                                             

 

查看答案

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个是矮秆易染锈病(ddtt),现有实验三组:

  第一组是:  DDTT× ddtt → F1(自交)→ F2

  第二组是:  DDTT× ddtt → F1,并将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

  第三组是:  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

  实验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秆抗锈病品种。试问:

(1)第一组F2出现矮秆抗锈病的几率是           ,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2)第二组使用的方法,在遗传育种上称为             ,其培育中首先要应用______    ___ 技术;然后用        __  使其染色体加倍,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3)第三组方法出现ddtt后代是偶然的、个别的,它是DDTT通过            来实现的

 

查看答案

在寻找人类缺陷基因时,常常需要得到有患病史的某些近亲结婚系的系谱,进行相应基因定位。科学家在一个海岛的居民中,找到了引起蓝色盲的基因,该岛每5人中就有1人是蓝色盲基因携带者。

(1)下图为该岛某家庭蓝色盲遗传系谱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相关的基因用A、a表示)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①该缺陷基因是      性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②个体4的基因型是       ,个体10的基因型是     

③若个体13的母亲是蓝色盲,则他与个体12再生一个色觉正常男孩的几率是      

(2)下图表示获取蓝色盲基因的两种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方法一中,a过程是在                    酶的作用下完成的。如果只用该类酶中的一种,不一定能获得目的基因,其原因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②方法二中,c过程在遗传学上称为            ;d过程称为            ,该过程需要的原料是              ,条件是mRNA、ATP、          、DNA聚合酶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