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用黄色圆粒(YYRR)和绿色皱粒(yyrr)杂交,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在F2出现新组合性状中,能稳定遗传个体占F2总数的
A 1/8 B 1/16 C 3/16 D 1/4
基因A、B、C控制三种酶的产生,可将一原本无色的物质转变为黑色素,即:无色物质 X物质Y物质黑色素。则基因型为AaBbCc的亲代杂交,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 )
A.1/64 B.3/64 C.27/64 D.9/64
两个杂合子(涉及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杂交,F1只有一种表现型,则这两个杂合子的基因型是 ( )
A.AaBb和AABb 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 D.AABb和AaBB
豌豆种子的形状圆粒和皱粒为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
A. 圆粒×圆粒→圆粒 B. 圆粒×皱粒→152圆粒+141皱粒
C. 皱粒×皱粒→皱粒 D. 圆粒×圆粒→125圆粒+40皱粒
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
(1)R基因的出现是 的结果。
(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 。
(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 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 。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 ,原因是 。
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个是矮秆易染锈病(ddtt),现有实验三组:
第一组是: DDTT× ddtt → F1(自交)→ F2
第二组是: DDTT× ddtt → F1,并将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
第三组是: 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
实验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秆抗锈病品种。试问:
(1)第一组F2出现矮秆抗锈病的几率是 ,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2)第二组使用的方法,在遗传育种上称为 ,其培育中首先要应用______ ___ 技术;然后用 __ 使其染色体加倍,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
(3)第三组方法出现ddtt后代是偶然的、个别的,它是DDTT通过 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