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玉米育种栽培专家李登海的“高产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的选育和推广”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该品种在较高密度下提高了单株生产量,创造并保持着夏玉米单产1 096.29千克的世界纪录,为我国农业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1)在玉米种群中发现了“大果穗”这一突变性状后,连续培育到第三代才选育出能稳定遗传的突变类型,该突变应是显性突变(b→B)还是隐性突变(B→b)?_________________。
(2)紧凑型、大果穗等原来分别存在于不同玉米品种的性状被完美地结合到了一个新品种中,这一过程使用的育种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新品种经较长时间的大面积种植,依然保持着各种优良性状,没有发生性状分离,说明此品种是精心选育得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玉米“紧凑型(A)”与“平展型(a)”是一对相对性状,“大果穗(B)”与“小果穗(b)”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紧凑型、小果穗与平展型、大果穗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子二代中性状表现符合要求的植株出现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其中符合育种要求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应是_______________。
下列关于生物的进化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B.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共同进化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变异多样性
D.最早登陆的、原始的陆生植物主要是蕨类植物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自然选择决定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环境改变导致生物产生的适应性改变
B.由于细菌的数量多、繁殖周期短,因此其基因突变率很高
C.基因突变在自然界的物种中广泛存在
D.自然状态下的突变是低频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发的突变也是是低频不定向的
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作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由③到④过程一定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由⑤×⑥到⑧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8
D.由③到⑦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重组,突变和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下列各项中,不能通过细菌转化实验证实的是( )
A.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B.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C.DNA是遗传物质
D.在不含DNA的生物体内,R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