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以下是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时做过的一些实验。根据实验分析回答:
(1)实验1: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后,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得到的子一代噬菌体的性状与亲代相似,而且只检测到32P。由此可以推测DNA是噬菌体的_____________物质。
(2)实验2: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进行杂交,杂交后产生的子一代表现型都是____________。如果让子一代自交,则子二代的基因型为DD 、Dd 、dd ,高茎与矮茎的比例约为______________。对上述实验现象,孟德尔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会彼此__________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实验4:育种工作者在研究番茄染色体变异时,用秋水仙素处理基因型为 Aa的番茄幼苗,所获得的番茄植株细胞有__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基因型为AAaa。
(9分)达尔文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发现分别生活着15种陆上龟类,它们的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它们都保留着南美洲西海岸大陆龟类的痕迹,是由大陆龟进化而来的。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说明大陆龟的进化过程及原因:
(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在大陆龟的后代中具有多种可遗传的变异,为大陆龟进化提供了 。
(2)刚开始进化时不同岛屿之间的龟类因为有 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3)不同岛屿上的地理环境条件不同,使得不同岛屿上的龟的形态结构向不同方向发生改变,当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 ,导致众多新物种的形成。
(4)若某龟的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占30%、60%、10%,那么这个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是 ,基因a的频率是 。若该种群连续随机交配多代,没有自然选择,则该种群基因频率的是否变化 、该种群是否进化 。
(14分)有两纯种小麦,一种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种是矮秆易感锈病(ddtt)。要利用这两个品种的小麦培育出矮秆抗锈病的优良小麦品种,育种小组提出了三种育种方案:
方案一:DDTT × ddtt→F1→F2------→矮秆抗病新品种
方案二:DDTT × ddtt→F1→F1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矮秆抗病新品种
方案三:DDTT和ddtt的种子幼苗进行X射线、紫外线照射综合处理------→矮秆抗病新品种
(1)要培育的矮秆抗锈病小麦的基因型为 ,采用病原体感染的方法可鉴定出其中的抗病植株。
(2)方案一的育种原理是 , F2中选出的矮秆抗病的植株占全部F2植株的比例是 ,F2中选出的矮秆抗病的植株中不符合性状稳定要求的是 。
(3)方案二的育种方法叫 , F1产生的花粉的基因型为 。改变染色体数目,用 处理植物的分生组织,此种育种方式的原理是 。
(4)方案三的育种原理是 。
(5)三种育种方案中,育种的时间短且成功率高的方案是 。
(6)除用以上方法基因工程也可以培育优良品种,其中用到的两种工具酶是 、 。
(13)下图表示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请据图回答:
(1)A果蝇是 性果蝇,B果蝇是 性果蝇。
(2)A有 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 条染色体,果蝇是 倍体,对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应测 条染色体。
(3)B有 对同源染色体, 对常染色体。
(4)若B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CcDD(不同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则基因A和基因a是 基因,其分离发生在 ,A和B是 基因,在产生配子中,含ABCD基因的配子占 。
(13分)下图1是某家族性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图2为该治病基因控制某个酶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面题。
(1)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是 性遗传。
(2)Ⅱ5和Ⅲ9的基因型分别是 和 。
(3)Ⅲ10的基因型是 ,她是杂合子的概率是 。如果Ⅲ10与有该病的男性结婚,则不宜生育,因为出生病孩的概率为 。
(4)图2为基因控制该酶过程中的 过程,图中tRNA所携带氨基酸的密码子是 。 该过程体现基因通过 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我国科学家对“神舟”四号飞船专为西部大开发而搭载的红杉树种苗进行了研究比较,发现这些种苗具有抗旱、抗寒和速生性能。试分析红杉树种苗所发生的变化和下列哪项相似
A.用 X 射线照射青霉菌使青霉菌的繁殖能力增强
B.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获得荷斯坦牛
C.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八倍体小黑麦
D.人工栽培,选出矮秆抗锈病的小麦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