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是通过突触传递的,神经递质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下图表示突触后抑制的某种调节过程,请分析回答:
(1)神经递质位于突触小体的 中,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 。
(2)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只能单方向的原因是 。
(3)当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可支配相关的肌肉收缩,同时通过突触A引起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之后又通过突触B抑制运动神经元1的活动。由此可知,图示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是一种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其意义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
(4)运动神经元1兴奋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对运动神经元2的作用效应是 。
(5)研究表明,运动神经元1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Na+内流;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Cl-内流。请在答题纸相应图中标明受神经递质影响后,突触A、B中突触后膜的暂时性电位表现。
(7分)科研人员围绕培育四倍体草莓进行了探究,实验中,每个实验组选取50株草莓幼苗,并以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它们的幼芽,得到下图所示结果。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作用机理是 。
(2)从实验结果看,影响多倍体诱导率的因素有 ,诱导形成四倍体草莓适宜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鉴定四倍体草莓的方法之一是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鉴定时一般不宜选用当代草莓的根尖作材料,原因是 。观察时,最好选择处于分裂______期的细胞。
(4)最新研究发现多倍体植株叶片上的气孔有明显变化。科研人员取生长在同一位置、大小相近的二倍体和四倍体草莓叶片,观察并统计两种植株叶片气孔长、宽度和密度,得到下表:
倍性 |
气孔长度/μm |
气孔宽度/μm |
气孔密度/个·mm-2 |
二倍体 |
22.8 |
19.4 |
120.5 |
四倍体 |
34.7 |
29.6 |
84.3 |
实验结果表明四倍体植株单位叶面积上气孔总面积比二倍体植株_______。联系多倍体植株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高,从光合作用角度分析,四倍体植株气孔呈现上述特点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老鼠皮毛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B为黑色皮毛基因,b为棕色皮毛基因,当基因d纯合时抑制毛色基因的表达,小鼠皮毛颜色表现为白色。现有棕色鼠与白色鼠杂交,F1均为黑色鼠,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F2,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棕色∶白色=9∶3∶4。请回答:
(1)亲本棕色鼠和白色鼠的基因型分别为 、 。
(2)F2黑色鼠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F2白色鼠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3)若F2中的棕色鼠雌雄个体间随机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4)答题纸相应位置上的图1表示F1某老鼠产生的配子中相关染色体模式图,图2为形成图1卵细胞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请在图2中标注相关的基因。
(7分)呼吸商(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下图1表示萌发小麦种子中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表示测定消毒过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商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图1 图2
(1)图1中,催化过程①②的酶存在于细胞的 ,物质E表示 。
(2)图2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 。
(3)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下经10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 (填序号)过程;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 (填序号)过程。
(4)在25℃下10min内,如果甲装置中墨滴左移30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商是 。
(5)为校正装置甲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一个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 。
(7分)酵母菌是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种群数量变化的理想实验材料。血球计数板是酵母菌计数的常用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与大肠杆菌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酵母菌具有 。
(2)酵母菌常被用来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是因为它 。
(3)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其中25×16型的血球计数板计数室以双线等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一般计数时选取的中方格位于计数室的 。下图1表示的是其中一个中方格的情况,对该中方格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的结果是 个。如果计数的几个中方格中的细胞平均数为20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 个。
(4)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得到上图2所示结果,由此并不能得出酵母菌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5℃。为了确定培养酵母菌的最适温度,需要进一步实验,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
(多选)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可以使用到( )
A.胰蛋白酶 B.纤维素酶
C.聚乙二醇 D.灭活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