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小组为了解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对其中动物的胃进行解剖,其结果如下表所示。已知甲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已 |
|
乙 |
+ |
|
|
|
|
|
丙 |
+ |
+ |
|
|
|
|
丁 |
+ |
|
|
|
|
|
戊 |
+ |
|
+ |
+ |
|
|
已 |
|
|
+ |
|
|
|
庚 |
|
|
|
|
+ |
+ |
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 组成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的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② 此食物网中有5 条食物链,戊占有3 个不同的营养级
③ 该生态系统中,个体数量最多的一定是甲
④ 乙与丙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⑤ 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⑥ 若庚获得1kg 能量,则从理论上至少需要消耗甲25kg
A.②③④⑤ B.①③⑤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⑥
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下面的左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右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3个不同种群的生长和繁衍情况,且已知种群Ⅰ为自养生物,三个种群间存在捕食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生态系统中,右图中种群I、II、III依次属于左图中甲、乙、丙表示的生态系统成分
B. 大气中的CO2只有通过左图中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落
C. 左图中Y与丙中图示生物类群都是异养需氧型的,右图中的三个种群都是需氧型的
D. 右图中三个种群的增长方式都是“S”型,5至7年间的种群Ⅱ属于衰退型种群
下列有关反馈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
B.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
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C.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
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
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
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
C.培养液为上述系统提供能量
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