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为了验证“植物主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够抑制侧芽生长”,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选取健壮、生长状态一致的幼小植株,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组植株不做任何处理,其他三组植株均切除顶芽。然后乙组植株切口不做处理;丙组植株切口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丁组植株切口处放置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
②将上述4组植株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回答下列问题:
(1)各组植株侧芽的预期生长情况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分)
(2)比较甲组与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乙组和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丙组和丁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为丰富植物育种的种质资源材料,经常利用钴60的γ射线辐射植物种子,筛选出不同性状的突变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钴60的γ辐射用于育种的方法属于 育种。
(2)从突变材料中选出抗盐新品种,利用该植株进行部分杂交试验:
① P:♀不抗盐 ×♂抗盐 → F1:不抗盐; ② P:♀抗盐×♂不抗盐 → F1:抗盐。
由实验结果可知,抗盐性状属于 遗传。
(3)从突变植株中还获得了显性高蛋白植株(纯合子),为验证该性状是否由一对基因控制,
请参与实验设计并完善实验方案:
①步骤1:选择 和 杂交。
预期结果: 。
②步骤2: 。
预期结果: 。
③观察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果 与 相符,可证明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
(8分)科学家将外源目的基因与大肠杆菌的质粒进行重组,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下图表示构建重组质粒和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步骤①和②中常用的工具酶是 。
(2)经过①和②步骤后,有些质粒上的 基因内插入了外源目的基因,形成重组质粒。
(3)步骤③是 的过程。为了促进该过程,应该用 处理大肠杆菌。
(4)步骤④:将三角瓶内的大肠杆菌接种到含四环素的培养基C上培养,目的是筛选
能在C中生长的大肠杆菌有 种。
(5)步骤⑤:用无菌牙签挑取C上的单个菌落,分别接种到D(含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和E(含四环素)两个培养基的相同位置上,一段时间后,菌落的生长状况如图所示。含目的基因的菌落位于(选填“D”或“E”) 上,请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圈出来。
下列与病毒相关的表达中,正确的有( )
A.面对病毒的感染,人体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而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予以消灭,被流感病毒侵染的人应立即使用抗生素,以抑制病毒的增殖
B.可以用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的甲型HIN1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对其进行分析,进而加快疫苗的研制
C.将噬菌体制成“生物农药”可特异性地杀灭松毛虫等农林害虫
D.灭活后可制备疫苗,灭活后可作为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一些DNA病毒可作为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运载体
下表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A→B→C(三者构成一条食物链)各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的部分数量关系,已知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50000百万千焦,但其中149875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能被生产者固定。针对此图有关计算错误的是:(单位:百万千焦)( )
生物类群 |
同化量 |
净生产量 (净同化量) |
呼吸 消耗 |
传递给 分解者 |
传递给下 一营养级 |
未被利用 的能量 |
A |
( ) |
( ? ) |
65.5 |
3.0 |
15.0 |
41.5 |
B |
14.0 |
5 |
( ) |
0.5 |
2 |
2.5 |
C |
2 |
( ) |
1.4 |
微量(不计) |
无 |
( )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125 B.“?”处数值是59.5
C.B呼吸消耗的能量是19 D.能量从B传到C的传递效率为14.3%
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任一反射都需B、C、D三种类型神经细胞参与
B.在细胞A处给与一个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若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可以产生反应
D.兴奋在细胞B、C、D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