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从下面的杂交实验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杂交组合 |
后代性状 |
一 |
红花A×白花B |
全为红花 |
二 |
红花C×红花D |
红花与白花之比约为3:1 |
A.红花为显性性状 B.红花A的基因型为Rr
C.红花C与红花D的基因型不同 D.白花B的基因型为Rr
下图甲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图乙为棚内植物各时吸收CO2的速率,假若一昼夜6时日出,18时日落。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内与大棚内CO2浓度变化有关的两种细胞器是 和 。图甲中的A点时植物产生ATP的场所是
(2)一昼夜中CO2浓度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点分别是a时和b时,此时间点的含义是 。
(3)一昼夜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段是 ;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间点是 时。
(4)在植株正常生长情况下,理论上你认为图甲中的B点植株有机物量应 C点〈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5)若10时的气温与夜间相同,则棚内植物10时的光照下,1h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量为 。
(6)假设一昼夜中12时光照最强,请在乙图中补画出12时至24时的CO2吸收速率曲线。
下图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简图,请回答:
⑴ ①是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上进行的,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④、⑤是在___________中进行的,所需要的外部条件是______________,供给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多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用标号回答)。
⑶ 在上述①~⑤中,能产生ATP过程的是____________(用标号回答)。
⑷ 与葡萄糖在体外燃烧相比,③、④、⑤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各种细胞生物都能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___(用标号回答)。
(6)②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需要①过程提供的___________________。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40℃与25℃对大麦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的影响,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将其放入恒温水浴中。请依据所给的实验装置,在给出的实验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探究实验,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不考虑呼吸散热等物理因素对本实验的影响)
(1)方法和步骤:
步骤1:打开活塞,调节恒温水浴的温度为25℃,使刻度管中的着色液在0刻度处,关闭活塞。20分钟后观察发现刻度管中着色液向左移动了X(mm);
步骤2:打开活塞,调节恒温水浴的温度为______________使刻度管中的着色液在0刻度处,关闭活塞。20分钟后观察发现刻度管中着色液向左移动了Y(mm);
(2)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X<Y, 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X>Y, 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X=Y, 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往实验装置的小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的自变量是 ;为了直观地表示有氧呼吸速率,用 作为因变量。
(4)如果将装置中的NaOH溶液改为蒸馏水,仍在25℃恒温的条件下完成上述实验。20分钟后发现刻度管中着色液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甲、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将这两种细胞分别放入蒸馏水中,甲细胞的变化是______,乙细胞的变化是______。
(2)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细胞乙,发现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Ca2+的吸收方式是
(3)对标号④和标号⑨所示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理活动中都产生水 B.前者有类囊体,后者有嵴
C.黑暗条件下,生理活动中都消耗O2 D.前者不产生ATP,后者产生ATP4)如果乙图所示的细胞是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提供含放射性同位素15N的氨基酸作为合成胰蛋白酶的原料,则15N依次出现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5)如果将细胞甲置于光照充足处,提供含14C的二氧化碳,在结构⑨中14C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
在用酵母菌做家庭酿酒的过程中,从密闭的发酵罐中检测到三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下图,图中P、Q、R三曲线依次代表( )
A.C2H5OH、CO2、O2 B.CO2、C2H5OH、O2
C.CO2、O2、C2H5OH D.C2H5OH、O2、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