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纯净“目的菌”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转为固体培养基时,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此过程中所用的接种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时采用__________灭菌的方法。
(5)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同学计划统计污水池中“目的菌”的总数,他选用10-4、10-5、10-6稀释液进行平板划线,每种稀释液都设置了3个培养皿。从设计实验的角度看,还应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对照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
(10分)下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或其他原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泡菜的盐水中清水与盐的质量比约为___________,盐水需煮沸并冷却后才可使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泡菜的制作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泡菜变质,甚至发霉变味,试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两项)。
(4)欲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使用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______________溶液检测,泡菜溶液会出现玫瑰红色。
(15分)请根据某同学尝试使用罐头瓶在常温(21±3℃)下制作果酒的过程,回答实践中的问题:
(1)开始时向消过毒的罐头瓶加入了新鲜的葡萄汁和酵母菌,添加酵母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添加葡萄汁的目的是为酵母菌的生长发育提供物质成分,具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类。
(2)葡萄汁装入瓶中时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以后的过程中,每隔12小时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不是打开瓶盖),此后再拧紧,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果酒过程开始阶段的生物化学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反应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制果酒过程后一阶段的生物化学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反应在酵母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该过程对酵母菌的主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入的新鲜葡萄汁没有进行过灭菌处理,但是在制出的果酒中基本检测不出酵母菌以外的杂菌,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一是大量的酵母菌在与杂菌之间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二是果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淘汰掉杂菌。
(5分)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发生影响。某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路边的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所调查的A~E五种植物中,你认为入侵物种最可能是_________,请在坐标图中绘出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
(2)如果要全面了解调查该地块的物种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进行这项工作时对获得的动物可存放在体积分数为70%(或75%)的酒精溶液中。接下来对采集到收集瓶中的小动物还应做的工作是_________和统计工作。
(3)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为了探究该弃耕农田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右图所示装置,从选取的样土中收集小动物,他们这一装置不够完善,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们完善该装置__________________。
(12分)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五年 |
第八年 |
甲种群 |
4490 |
4120 |
67 |
10 |
乙种群 |
0 |
120 |
3210 |
4500 |
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两项)。
(2)甲种群和乙种群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_____________。
(3)从甲、乙两个种群的演潜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能力。
(4)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下表是对巢湖某水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E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F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能量单位为102KJ/(m2·a)。请分析回答:
|
Pg |
Pn |
R |
A |
15.9 |
2.8 |
13.1 |
B |
870.7 |
369.4 |
501.3 |
C |
1.9 |
0.8 |
1.1 |
D |
89.2 |
33.9 |
55.3 |
E |
94.7 |
33.0 |
61.7 |
F |
211.5 |
20.1 |
191.4 |
(1)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的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表中数据推出Pg、Pn和R之间的关系是:Pn=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次级消费者到三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
(4)在该生态系统中,无机环境中的碳以_______的形式可以通过生产者的________(生理活动)进入生物群落。
(5)除A、B、C、D、E、F外,再加上_________________就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