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为某一段多肽链和控制它合成的DNA双链的一段。 “—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
T A C G G G T G G C C C C A T
A T G C C C A C C G G G G T A ②
密码子表:甲硫氨酸 AUG 脯氨酸 CCA、CCC、CCU、CCG
苏氨酸 ACU、ACC、ACA、ACG甘氨酸 GGU、GGA、GGG、GGC缬氨酸 GUU、GUC、GUA、GUG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这段多肽链中有4个“—CO—HN—”的结构
B.决定这段多肽链的遗传密码子依次是 AUG、CCC、ACC、GGG、GUA
C.这段DNA中的①链起了转录模板的作用
D.若发生基因突变,则该多肽链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
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
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状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种子贮存的合适条件,做了下列实验,结果如下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 验 |
操 作 方 法 |
贮存时间(年) |
发芽率(%) |
实验一 |
①500g水稻种子充氮气密封保存 |
5 |
95 |
②500g水稻种子普通保存 |
1 |
85 |
|
实验二 |
①500g含水10%的大豆种子于300C环境保存 |
1 |
12 |
②500g含水10%的大豆种子于100C环境保存 |
5 |
75 |
|
实验三 |
①500g小麦种子用无水CaCl2吸湿密封保存 |
10 |
80 |
②500g小麦种子普通保存 |
1 |
10 |
A.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温度与水对种子贮存和发芽率的影响
B.实验一、三中设置的②的实验材料互换对实验结论不会产生影响
C.种子发芽率的高低与其贮存过程中发生的生理过程无关
D.由该实验可知,种子贮存应注意除湿、去氧,还要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特殊性决定了个体的特殊性,因此,对细胞的深入研究是揭开生命奥秘、改造生命和征服疾病的关键。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蓝藻、霉菌、水绵的细胞不是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②人和动物细胞在无氧条件下也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
③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无线粒体的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④抑制细胞膜上载体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
⑤性激素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
⑥细菌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但其主要成分不同
⑦在一个细胞周期中,T和U两种碱基被大量利用时,细胞一定处于分裂间期
A.①②③④ B.④⑤⑥⑦ C.①③⑤⑦ D.①②④⑥
【生物—生物技术实践】(本题共15分)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能降解果胶使细胞壁破损。番茄果实成熟中,PG合成显著增加,能使果实变红变软,但不利于保鲜。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减少PG基因的表达,可延长果实保质期。科学家将PG基因反向接到Ti质粒上,导入到番茄细胞中,得到转基因番茄。请据图22 回答:
(1)(每空2分)提取目的基因
①若已获取PG的mRNA,可通过 获取PG基因。
②在该基因上游加结构A可确保基因的反向转录,结构A上应具有 结合位点。得到的目的基因两侧需人工合成BamHI黏性末端。已知BamHI的识别序列如图23-甲所示,请在图23-乙相应位置上,画出目的基因两侧的黏性末端。
③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中的目的是 。
(2)用含目的基因的农杆菌感染番茄原生质体后,可用含有 的培养基进行筛选,与此同时,为能更好地达到培养目的,还需在培养基中加入 。培养24~48h后取样,在质量分数为25%的蔗糖溶液中,观察细胞 现象来鉴别细胞壁是否再生。
(3)由于导入的目的基因能转录反义RNA,且能与 互补结合,抑制PG基因的正常表达。若转基因番茄的保质期比非转基因番茄 ,则可确定转基因番茄成功。
(4)获得的转基因番茄产生的种子不一定保留目的基因,科研人员常采用 方法使子代保持转基因的优良性状。(2分)
【生物—生物技术实践】(本题共15分)
某中学杨老师自制大蒜提取液,希望这种简便、经济的提取液能够高效的杀灭餐具上的细菌,杨老师完成了下面的探究实验:
(1)制作提取液:杨老师将大蒜榨汁后制成提取液,具体做法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在表中的括号内填出1#提取液应加入的冷开水量:
大蒜提取液编号 |
1# |
2# |
大蒜(g) |
350 |
350 |
冷开水(mL) |
( ) |
880 |
无色食醋(mL) |
/ |
20 |
(2)使用方法:将餐具浸泡在提取液中10min后取出冲洗。
(3)样品抽取:将经过 处理的滤纸贴在餐具表面1min,然后再将滤纸放到50ml无菌水中,充分振荡后制成原液。再取1ml原液加入 ml无菌水中摇匀制成10倍稀释液。
(4)分离及培养:用 分离法分离细菌。分别取1ml原液和10倍稀释液,分别加到伊红-美蓝培养基中,用灭菌、消毒后的 (用具),将原液和稀释液均匀涂布到整个平板上。每个浓度各做三个培养皿,其目的是 。本实验另设1ml无菌水涂布在未接种的培养皿为空白对照,原因是排除 。最后在37℃培养48h。
(5)观察记录:在下面的空白处,设计1#提取液实验组的观察记录表:(2分)
(6)结果分析:统计数据,得到消毒前后的菌落总数变化(单位cfu/cm2,每平方厘米样品中含有的细菌群落总数)(每空2分)
|
|
总份数 |
<1 |
1-10 |
10-102 |
102-103 |
103-104 |
>104 |
1#提取液 |
消毒前 |
30 |
0 |
0 |
0 |
3 |
18 |
9 |
消毒后 |
30 |
14 |
12 |
4 |
0 |
0 |
0 |
|
2#提取液 |
消毒前 |
33 |
2 |
0 |
0 |
3 |
12 |
16 |
消毒后 |
33 |
19 |
10 |
4 |
0 |
0 |
0 |
根据消毒前后的数据可知:
2#提取液效果高于1#,分析可能的原因: 。
请你给杨老师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