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生物的变异中由于 而导致的变异为可遗传的变异,它包括
三种来源。普通香蕉属三倍体,其繁殖后代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 种可遗传的变异。
Ⅱ、在一封闭饲养为稳定遗传的有毛小鼠繁殖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对有毛小鼠产生的一窝鼠仔中有几只无毛小鼠。科研人员为研究无毛小鼠的遗传特性,让上述这对有毛小鼠继续杂交,仍有无毛小鼠出生,让无毛小鼠与亲代有毛小鼠回交,生产出10只无毛小鼠和12只有毛小鼠,其中无毛小鼠雌、雄各5只,有毛雌小鼠7只,有毛雄小鼠5只。
(1)科研人员初步判断:①小鼠无毛性状的出现是由种群中的基因突变造成的,而不是营养不良造成的;②控制无毛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科研人员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① ;② 。
(2)已知无毛为隐性基因a控制,有毛为显性基因A控制,无毛雄鼠能正常生育,无毛雌鼠繁殖力低,哺乳困难。由于无毛小鼠有极大的科研价值,需要将其扩大繁殖,请利用上述回交实验得到的小鼠做实验材料、选用最佳实验方案来获得无毛小鼠。
①最佳实验方案: 。
②方案选择的理由(用遗传图解表示)。
某地有一种具醒目环状花纹的毒蛇,还有一种与之环状花纹十分相似的无毒蛇。无毒蛇似有毒蛇的外观对其生存有什么影响呢?某小组对此作出假设:无毒蛇似有毒蛇的外观会排斥捕食者。
(1) 根据这个假设,预期捕食者对此类无毒蛇的攻击频率 (高于/低于)无环状花纹的蛇。
(2) 实验小组在不同的地点放置数量相等的两种人造蛇,4周后回收了所有的人造蛇,并把数据整理记如下表:
|
有醒目环状花纹的人造蛇 |
无环状花纹的人造蛇 |
人造蛇数目 |
50 |
50 |
被攻击次数 |
8 |
42 |
根据上表数据,绘制出这两种人造蛇被攻击率的柱形图(请把图画在方框内)。当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合时,说明: 。
(3) 在生态系统中,影响蛇的形态、生理、分布等的因素称为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无毒蛇形态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使种群的 定向改变的结果。
(4) 如图为一食物网。若要使丙体重增加x,其食用的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为a,至少需要的生产者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
A、y=90ax+10x B、y=25ax+5x
C、y=20ax+5x D、y=10ax+10x
如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呼吸量、干物质产量(有机物积累量)和光合作用实际量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面积的数量,此值越大,表示植物叶片交错程度越大)。图中光合作用实际量、干物质产量及呼吸量的单位是g/m2·h,据图回答。(8分)
(1)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
(2) 干物质量曲线说明 。
(3) 干物质量低于光合作用实际的原因是 。
(4) 叶面积指数达到某值以后,光合作用实际量不会随叶面积指数增加而增加,原因是
。
请完成以下设计实验,验证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背重力性。(9分)
(1) 原理分析
重力→ →→
→
(2)实验设计
设计方案:
对照:四粒种子之间
单一变量:胚根尖端
(3)注意事项
① 选取粒大、饱满、大小基本一致的玉米种子,做到材料的 ,并浸泡以使其萌发出胚根。
② 材料处理的可对照性,玉米粒分别位于上下左右四个位置,使其胚根 朝向培养皿中央。
甲型流感病毒(H1N1)是一种RNA病毒,下图是H1N1侵入人体细胞后发生免疫反应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H1N1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
B、①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③是溶酶体,③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无特异性,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
D、物质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多糖分子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近年来的过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面临濒危。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过渡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
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
D、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