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中列出了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图l、图2中箭头表示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图2所示的外源DNA经Sma Ⅰ切割前后,分别含有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2)若对图中质粒进行改造,插入的SmaⅠ酶切位点越多,质粒的热稳定性越 。
(3)用四种限制酶同时处理图中的外源DNA,DNA将被切成几段 。
(4)质粒中目的基因首端能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调控序列称为 。
(5)为了获取重组质粒,将切割后的质粒与目的基因片段混合,并加入 酶。重组质粒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为了 。
(6)为检测人乳铁蛋白是否成功表达,可采用 (填字母代号)技术。
A.核酸分子杂交 B. 基因序列分析 C.抗原—抗体杂交 D. PCR
(7)为了从cDNA文库中分离获取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将重组质粒导入丧失吸收蔗糖能力的大肠杆菌突变体,然后在 的培养基中培养,以完成目的基因表达的初步检测。
微生物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无处不在,为人们生活增添了诸多乐趣。
(1)很多家庭都会酿酒。
①酿酒时先将米煮熟的主要目的是 。
②冷却到30℃后才能加酒药的原因是 。
③如果时常开坛盖舀酒,不久酒就会变酸,其原因是 。
(2)中国的臭豆腐驰名中外,历史悠久。臭豆腐外观青色,“闻着臭,吃着香”。在臭豆腐的制备过程中,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是 ,在此过程中,豆腐相当于微生物生长的 。
(3)在腌制泡菜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用水封坛的作用是 ;欲检测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使用检测试剂后颜色的变化是 。
(4)为获得一种能高效降解农药的细菌(目的菌),往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合物,将初步筛选得到的目的菌转至固体培养基上,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获得菌落后继续筛选,接种过程中接种环常采用 灭菌;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 处理后才能倒掉,这样做是为了 ,常用灭菌方法是 。
某种雌雄异株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该植物有蓝花和紫花两种表现型,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B和b(位于X染色体)共同控制。已知其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如图所示:
蓝色素 紫色素
现用蓝花雄株(aaXBY)与某紫花雌株杂交,F1中的雄株全为紫花。
(1)亲本紫花雌株的基因型为 ,F1中的雌株表现型及其性状分离比为 。若F1中产生一株蓝花雄株(AaXBXbY),则产生它的原因是 。
(2)若该蓝花雄株(aaXBY)与另一杂合紫花雌株杂交,则F1的表现型有 ,其中纯合子占(雄性中基因为XBY、XbY看成纯合子) 。
(3)若想培育出具有特殊观赏价值的红花植株,应选择的育种方法是 。
(4)如上图中紫花的形成过程说明基因可以 ,进而控制生物性状,请写出图中①过程的遗传信息流动途径: 。
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
(1)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途径有:一是通过 、淋巴因子和 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信息传递。
(2)图中A表示 ,大脑皮层直接对A发生作用属于 调节,A通过垂体对B发生作用属于 调节;图中C表示 ,它是由 分裂、分化形成的。
(3)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 ,请根据图解分析原因: 。
(4)当H1N1病毒第二次进入机体时,首先对H1N1病毒起免疫作用的物质是 ,对于侵入机体细胞病毒的清除则需要通过 。
某生物小组经过大量观察发现鼠妇(潮虫)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为探究鼠妇是否也喜欢生活在光亮的环境中,他们提出假设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1)针对鼠妇是否也喜欢生活在光亮的环境中,生物小组的同学提出假设: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2)实验预期: 。
(3)实验方法步骤:
①取一个黑色纸盒,在黑色纸盒中铺厚度、湿度均适宜的土壤。
②取同种生长状态、活动能力基本相同的鼠妇10只,置于黑色纸盒中(如图1所示)。
③将黑纸盒用黑纸板完全盖住,使鼠妇在黑纸盒中均匀分布(如图2所示)。实验开始时,将黑纸板盖住黑纸盒的一半,另一半用透明的玻璃板盖住(如图3所示),一分钟后立即观察、记录鼠妇在纸盒中的分布情况。
④重复上述实验步骤③5次。请在下列空白处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⑤收集全班同学的数据,用于统计实验结果
(4)实验结果:鼠妇在黑纸板下分布的数量多于在玻璃板下的数量。
(5)实验结论: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6)讨论:
①实验中为何取10只鼠妇而不取1只 。
②实验中操纵的变量是 ,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是 (写出2个)。
③收集全班的数据用于实验结果统计,符合实验设计的 原则。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T1)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千勒克司) |
植物达到最大光合作用强度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千勒克司) |
植物达到最大光合作用强度时CO2吸收速率(mg/100 cm2叶·小时) |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速率(mg/100 cm2叶·小时) |
A植物 |
1 |
3 |
11 |
5.5 |
B植物 |
3 |
9 |
30 |
15 |
(1)与B植物相比,A植物是在 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判断的依据是 。
(2)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B植物光合速率将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
(3)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B植物的总光合速率是 (mg CO2/100 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A植物与B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 (mg CO2/100 cm2叶·小时)。
(4)使温度(T1)保持恒定,在24小时内对B植物连续进行先光照一段时间,然后黑暗处理的操作,若只提供9千勒克司的光照强度,则需要连续光照时间大于 小时,才能使植物生长。
(5)根据你在第(4)题得出的结论,使温度(T1)保持恒定,在24小时内对B植物进行先光照10s再黑暗10s交替的处理,那么,B植物在这一天内 (能/不能)积累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