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突触结构及神经纤维上膜电位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图一的结构中,1的形成主要与 (细胞器)有关,3的化学本质是 ,它对递质的识别起着重要作用。神经冲动由A→B的过程中,信号转换的具体过程是 。
(2)图二表示神经纤维上膜电位的变化情况,据图可知BCD段表示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为 。BC段电位变化的原因是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 通透性增加并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产生电位差。
(3)乙酰胆碱酯酶能催化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水解,使神经递质在完成神经兴奋的传递任务之后,尽快分解。许多有机磷杀虫剂能专门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在有机磷杀虫剂的作用下,昆虫的乙酰胆碱不能很快分解,神经细胞就会处于持续兴奋中,表现为震颤不已,直到死亡。为验证有机磷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请依据所给材料,补充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材料:剥制好的两个相同的青蛙神经-肌肉标本、适宜的放电装置、有机磷杀虫剂、任氏液(可以保持离体两栖动物的组织器官具正常的生命活动,相当于人类的生理盐水,是个等渗溶液)、培养皿等。
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培养皿,编号1、2,各加入适量等量的任氏液,分别将青蛙的神经-肌肉标本浸泡在任氏液中。
②同时给两个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纤维施加适当的电刺激,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③ 。
④一段时间后,同时给两个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纤维施加适当的电刺激,观察到的现象是 。
实验结论:有机磷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下图1为光照强度一定时,大豆植株在不同02浓度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曲线。图2为某同学设计的一个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由图1可知,随着O2浓度的升高,大豆植株对CO2的吸收速率逐渐 ,这种影响在外界CO2浓度较 时,对大豆的生存威胁更大。
(2)实验表明:在强光下,O2参与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光氧化,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碳反应随之受到影响。综上所述,要提高大豆的产量,所需的最适外界条件是较高温度、适宜光照、较高 和较低 等。
(3)为了验证氧气浓度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根据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实验过程中,每组实验的叶片状况、实验时间、 等要一致,以排除无关变量对该实验的影响。
②预测实验结果: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红色液滴将向 (“左”或“右”)移动,并且移动速度逐渐 。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C.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
D.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能量值的1%~4%
下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在单侧光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侧为b
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生长素浓度近地侧为c,则远地侧为d
C.若曲线I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II表示对根的作用
D.若曲线I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II表示对单子叶作物的作用
下图是某植物叶片中物质或生理过程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处于图①状态的植物叶片可能正处于衰老过程中
B.叶绿素含量下降是图②时期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C.图③表明淀粉的形成是由细胞中的游离的糖转化而来
D.图①②③中所示的变化均是植物叶肉细胞衰老的生理表现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细胞周期变短
B.注射“甲流”疫苗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手段
C.当结核杆菌再次入侵人体时,浆细胞可识别结核杆菌并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D.HIV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B细胞,最终使人体免疫功能全部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