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将新鲜萝卜磨碎、过滤得到提取液。在温度30℃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四个盛...

将新鲜萝卜磨碎、过滤得到提取液。在温度30℃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四个盛有pH分别为3、5、7、9的100mL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的烧杯中,结果每一个烧杯都产生气体,然后,将加入四个烧杯中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上述实验。在相同时间内,分别测得两次实验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变化并绘制成图1所示曲线,请回答: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该实验的目的是                                                     

(2)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3)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                              

                                                

(4)曲线A是第_______次实验的结果,原因最可能是                                                                                        

                                                 。   

(5)图2表示萝卜的过氧化氢酶在体外的最适条件下底物浓度对酶所催化反应的速率的影响。请在图上画出:①如果在A点时,将温度提高5℃时的曲线变化;②如果在B点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种酶的曲线变化;③如果在C点时加入大量pH为1.8的HCl的曲线变化。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探究过氧化氢在不同pH条件及不同量的提取液条件下分解的快慢(或探究等量的提取液在不同pH条件下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及同种不同量提取液在相同pH条件下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2分)     (2)pH的大小(1分)     提取液量(1分)      单位时间产生气泡的多少(或单位时间内过氧化氢的减少量)(1分)     (3)同一种酶相同条件下的最适pH相同(1分)   (4)二(1分)    A中所含酶的量较少,相同时间 分解的过氧化氢量较少(1分)   (5)见右图(3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若测定A、B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温度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对照实验是在30 ℃时进行的。请回答: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当温度超过        ℃后,植物B的呼吸作用就会受抑制;这两种植物中,最可能原产于热带地区的是        

(2)写出在高温时导致光合作用受抑制的两个原因。

                           ;  ②                          

(3)导致植物A受热致死的临界温度是57℃,理由是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气温由40℃升至45℃的过程中,植物B的叶绿体中ATP的合成速率        (选填“加快”、“不变”或“降低”)。

(5)对A、B植物而言,光合作用对高温较为敏感,支持这一观点的实验证据是         

                                                          

(6)水果在生长季节如果长期处于不致死的高温环境中,甜度会较低。参考本研究的结果,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生理基础。                          

 

查看答案

(1)在电镜下观察,该细胞不是一个                                                                    (    )

           A.植物细胞

           B.可行呼吸作用的细胞

           C.成熟细胞

           D.可行光合作用的细胞

   (2)图中[   ]         是大量合成ATP的细胞器;图中12的组成成分是                     

   (3)能将葡萄糖分子分解成丙酮酸的场所是          ;细胞内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壁形成有关的是[    ]            

   (4)若[ 7 ]内的氧分压为 A,[ 7 ]外的氧分压为 A’则它们的大小是 A       A’(填“<”、 “>”或“=”)。

   (5)若将这类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中,片刻后会发现由                 

                  共同形成的                      发生分离。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个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在电镜下观察,该细胞不是一个                                                                    (    )

           A.植物细胞

           B.可行呼吸作用的细胞

           C.成熟细胞

           D.可行光合作用的细胞

   (2)图中[   ]         是大量合成ATP的细胞器;图中12的组成成分是                     

   (3)能将葡萄糖分子分解成丙酮酸的场所是          ;细胞内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壁形成有关的是[    ]            

   (4)若[ 7 ]内的氧分压为 A,[ 7 ]外的氧分压为 A’则它们的大小是 A       A’(填“<”、 “>”或“=”)。

   (5)若将这类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中,片刻后会发现由                 

                  共同形成的                      发生分离。

 

 

查看答案

水稻种子中70%的磷以植酸形式存在。植酸易同铁、钙等金属离子或蛋白质结合排出体外,是多种动物的抗营养因子,同时,排出的大量磷进入水体易引起水华。为从根本上解决水稻中的高植酸问题,可将植酸酶基因导入水稻,培育低植酸转基因水稻品种。下图是获取植酸酶基因的流程。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据图回答:

(1)图中基因组文库____________(小于/等于/大于)cDNA文库。

(2)B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A、C过程中_____________(可以/不可以)使用同一种探针筛选含目的基因的菌株。

(3)目的基因Ⅰ和Ⅱ除从构建的文库中分离外,还可以分别利用模板直接进行       扩增,该过程中所用酶的显著特点是                    

(4)将目的基因导入水稻细胞最好选用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

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

取样

处理

分组

培养液

供氧情况

 

适宜浓度

酵母菌液

50 mL

 

破碎细胞

(细胞器完整)

25 mL

75 mL

无氧

25 mL

75 mL

通氧

50 mL

未处理

25 mL

75 mL

无氧

25 mL

75 mL

通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