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Grove及Williams等科学家在1975年利用A、B二种植物在温室中所进行的一组实验。各组实验的外部条件一样(如光照、温度等),进行的时间一样。
柱状图(1)表示第1组实验结束后,称得A种植物的干重(去除水分后的质量),并将此质量设定为1;其余柱状图分别表示的是各组实验结束后,称得的A种植物干重与第1组A种植物干重的比值。
请回答:
(1)该实验主要是研究生态方面的________因素对A植物生长的影响。
(2)在Grove及Williams的实验设计中:
①设置第1组是为了________。
②设置第2组是为了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A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
③设置第3组是为了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A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
(3)本实验中,A种植物与B种植物间地上部分竞争与地下部分竞争二种情况相比较,对A植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更大的是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研究人员将S1和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和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的变化如A图和B图所示:
①S1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________。
②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S1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C图,S2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试在C图的坐标中表示出来。
(2)科研人员对海洋中的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下图,回答问题:
①在________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最大;在________点时,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
②该图所示的原理在海洋生物捕捞中有什么指导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1)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着重要意义,试举一例:________。
(2)如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3)下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
组别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株数/m2 |
0 |
2 |
3 |
3 |
4 |
12 |
4 |
2 |
3 |
3 |
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
A.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B.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
C.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的红树林
D.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
适当的密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种植过密反而减产。用生态学观点进行解释是( )
A.过度密植导致害虫大量繁殖
B.过度密植造成通气不良
C.过度密植造成种内斗争激烈
D.过度密植造成杂草生长旺盛
(2009年成都质检)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
A.种群密度
B.适应的普遍性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