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交感神经活性对协调动物或人体的内脏功能扮演重要角色,试以副交感神
经活性增强时的状况回答下列问题。
1. 对心跳速率会有什么影响?(1分)
2. 对血压会有什么影响?(1分)
3. 影响心跳与血压的副交感神经是属于哪一对脑神经?(1分)
4. 对瞳孔直径大小会有什么影响?(1分)
5. 副交感神经节后神经纤维所释放之神经传递物为何?(1分)
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可将不同来源的DNA组合起来,建构出重组DNA。试回
答下列问题。
1. 遗传工程技术利用酵素以切割DNA。请问这种酵素是A来自哪一类生
物?(1分)B其名称为何?(1分)
2. 利用PCR技术来扩增目标基因时,请问A所使用的酵素名称为何?(1分)
B在对温度的敏感性质上,此酵素有何特性?(1分)
3. 能用来接合目标基因的构造称为载体,请写出两种载体的名称。(2分)
4. 在建构重组DNA过程中,请问A能接合目标基因和载体的酵素名称为
何?(1分)B哪一类原核生物常被用来大量复制重组DNA?(1分)
植物虽不能动,但却具有某些防御机制以对抗外界的伤害,如利用体表的毛、刺、几丁质或木栓质来保护植株本身免于受伤害;也会利用囊泡内的次级代谢物(如植物碱和单宁酸等)来防御掠食者;更会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别种植物的种子萌芽或生长,以降低资源竞争。有些植物的次级代谢物可用于制药,如奎宁(quinine)。无论草食动物或侵略者是否存在,这些防御构造或化学物质一直存在植物体。
伤害也可诱导植物产生防御机制,如叶片被寄生蜂咬伤时,植物会快速产生与草食动物消化酵素结合的蛋白酶抑制剂。从蕃茄的实验结果得知,受伤的叶子会将系统素前驱蛋白切割出由18个胺基酸组成的系统素(systemin),经由受伤组织的细胞壁或细胞间隙运输到邻近的韧皮部,再传送到整个植物体。系统素会与细胞膜的受器结合,引起细胞内产生茉莉酸(jasmonic acid),并传讯给细胞核内相关的基因,使整株植物产生蛋白酶抑制剂,达到防御的效果。下列有关蕃茄诱导防御机制之叙述,哪些正确?(应选三项)
A 植物体受伤时,会诱导系统素的产生
B 系统素与茉莉酸结合而活化防御机制
C 系统素在细胞壁和细胞间隙移动,进入韧皮部而传遍全株
D 系统素将讯息直接传递给细胞核内相关的基因,并令其产生蛋白质抑制剂
E 茉莉酸将讯息传递给细胞核内的特定基因,并进而在细胞质内制造蛋白
酶抑制剂
植物虽不能动,但却具有某些防御机制以对抗外界的伤害,如利用体表的毛、刺、几丁质或木栓质来保护植株本身免于受伤害;也会利用囊泡内的次级代谢物(如植物碱和单宁酸等)来防御掠食者;更会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别种植物的种子萌芽或生长,以降低资源竞争。有些植物的次级代谢物可用于制药,如奎宁(quinine)。无论草食动物或侵略者是否存在,这些防御构造或化学物质一直存在植物体。
伤害也可诱导植物产生防御机制,如叶片被寄生蜂咬伤时,植物会快速产生与草食动物消化酵素结合的蛋白酶抑制剂。从蕃茄的实验结果得知,受伤的叶子会将系统素前驱蛋白切割出由18个胺基酸组成的系统素(systemin),经由受伤组织的细胞壁或细胞间隙运输到邻近的韧皮部,再传送到整个植物体。系统素会与细胞膜的受器结合,引起细胞内产生茉莉酸(jasmonic acid),并传讯给细胞核内相关的基因,使整株植物产生蛋白酶抑制剂,达到防御的效果。茉莉酸在系统素所引起的防御机制类似动物细胞中的何种分子或角色?
A 诱导物 B 转录因子 C 第二传讯者 D 第一传讯者
植物虽不能动,但却具有某些防御机制以对抗外界的伤害,如利用体表的毛、刺、几丁质或木栓质来保护植株本身免于受伤害;也会利用囊泡内的次级代谢物(如植物碱和单宁酸等)来防御掠食者;更会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别种植物的种子萌芽或生长,以降低资源竞争。有些植物的次级代谢物可用于制药,如奎宁(quinine)。无论草食动物或侵略者是否存在,这些防御构造或化学物质一直存在植物体。
伤害也可诱导植物产生防御机制,如叶片被寄生蜂咬伤时,植物会快速产生与草食动物消化酵素结合的蛋白酶抑制剂。从蕃茄的实验结果得知,受伤的叶子会将系统素前驱蛋白切割出由18个胺基酸组成的系统素(systemin),经由受伤组织的细胞壁或细胞间隙运输到邻近的韧皮部,再传送到整个植物体。系统素会与细胞膜的受器结合,引起细胞内产生茉莉酸(jasmonic acid),并传讯给细胞核内相关的基因,使整株植物产生蛋白酶抑制剂,达到防御的效果。蕃茄叶不宜食用,除了叶表面有毛和纤维粗而难吞咽之外,下列何者为主要
原因?
A 不含有用的营养成分,却含有茉莉酸
B 细胞囊泡内含定量的化学毒素,使人生病
C 组织受伤时,会产生植物碱和单宁酸,使人生病
D 组织受伤时,会产生蛋白酶抑制剂,抑制消化酵素的功能
失智症是德国医生Alzheimer在1906年发现,中译为阿兹海莫症(Alzheimer disease),俗称老人痴呆症。病人的记忆与认知机能衰退,行为偏差,甚至有些狂想,逐渐丧失了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随病情恶化,运动机能渐差,步伐缓慢、不稳,动作协调不佳,宛如巴金氏症(Parkinson disease)。1960年代,学者发现病人的中枢乙酰胆碱细胞发生病变,尤其是从皮层下组织投射到大脑皮层和脑
边缘系统的胆碱性神经径路明显退化,显示涉及这种疾病的神经传递物不只一种,异于巴金氏症。病患的中枢神经组织有神经斑(plaque)与纤维结(tangle),这是神经细胞病变后与一些物质纠缠一起而形成。神经斑含有Aβ蛋白质(简称Aβ),纤维结则有tau蛋白质。Aβ是由40-42个胺基酸组成,其前驱物是跨膜蛋白质APP。Aβ刚形成时具可溶性,过量时会与其它物质结合,而沉积在细胞外。发炎反应及粒线体氧化压力(oxidative stress)过度皆会加速Aβ的沉积过程。更严重的是分解乙酰胆碱的乙酰胆碱酯酶会加速不溶性Aβ的沉积。
依神经生化学家的研究成果来推论,下列哪些策略对阿兹海莫症病患可能是
有利的?(应选三项)
A 使用抗发炎药物
B 利用药物提升粒线体氧化压力
C 阻止神经细胞向外延伸APP蛋白质
D 阻止可溶性Aβ转变成不溶性的蛋白质
E 增强乙酰胆碱活性或降低其被乙酰胆碱酯酶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