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下面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的两例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调查分析
(1)该小组同学利用本校连续4年来全校3262名学生的体检结果对全体学生进行某遗传病发病率调查,结果汇总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
调查对象 表现型 |
2004届 |
2005届 |
2006届 |
2007届 |
|||||
男生 |
女生 |
男生 |
女生 |
男生 |
女生 |
男生 |
女生 |
||
遗传病 |
正常 |
404 |
398 |
524 |
432 |
436 |
328 |
402 |
298 |
患病 |
8 |
0 |
13 |
1 |
6 |
0 |
12 |
0 |
该组同学分析上表数据,得出该病遗传具有 特点。并计算出调查群体中该病发病率为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该遗传病可能是 (常、X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病。
(2)同时该小组同学针对遗传性斑秃(早秃)开展了调查,他们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人类遗传性斑秃(早秃),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一般从35岁开始以头顶为中心脱发。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属从性遗传。从性遗传和伴性遗传的表现型都与性别有密切关系,但是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遗方式,伴性遗传的基因位于X或Y染色体上,而从性遗传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从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该小组针对遗传性斑秃(早秃)开展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
组别 |
家庭数 |
类型 |
子女情况 |
||||
父亲 |
母亲 |
男性正常 |
女性正常 |
男性早秃 |
女性早秃 |
||
1 |
5 |
早秃 |
正常 |
1 |
2 |
2 |
1 |
2 |
2 |
正常 |
早秃 |
0 |
1 |
2 |
0 |
3 |
15 |
正常 |
正常 |
8 |
9 |
3 |
0 |
4 |
1 |
早秃 |
早秃 |
0 |
1 |
1 |
0 |
请回答:(相关基因用B、b表示)
①第 组家庭的调查数据说明早秃不符合一般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
②请简要说出早秃患者多数为男性的原因 。
③第4组家庭女儿和儿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 。
(10分)生态学家高斯曾在实验室里做过这样的实验:他将两种草履虫,即有尾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分别培养在容器中,各给予细菌作食物,不久两种草履虫分裂繁殖并和细菌数量达到平衡。但是如把两种草履虫放在同一培养皿中,并给予细菌混合培养,16天后,结果如图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是 ,不能正常生长的是 。
(2)试分析高斯实验结果的原因: 。
(3)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个体发展趋势是 ,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生物因素间的关系将由 转变为 。
(4)如果在自然界中,两种草履虫生活在同一环境里,是否会发生与高斯实验相同的结果?说明原因。
(10分)PCR技术是把一DNA片段在体外酶的作用下,合成许许多多相同片段的一种方法,利用它能快速而特异地扩增任何要求的目的基因或DNA分子片段,它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中 表示每次扩增过程中需要的引物(加入足够多)。每个引物含20个核苷酸,并分别与DNA片段两端碱基互补,其作用是引导合成DNA子链,还作为子链的一部分,不会从模板链上脱落下来,
(1)PCR技术的原理是模拟生物体内的 过程。
(2)PCR扩增过程中需要对DNA片段进行高温处理,其目的是 ,此过程在生物体内需 酶的参与,作用部位是DNA的 键。
(3)据图分析,扩增过程中需要的引物有 种,其实质是 ,假如引物都用3H标记,从理论上计算,所得DNA分子中含有3H标记的占 。
(4)假定DNA片段含200对脱氧核苷酸,经3次扩增,从理论上计算还需要提供 个游离脱氧核苷酸。
(8分)下图甲表示小麦种子在不同氧气浓度下的氧气吸收和无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图乙表示等量的A、B两份小麦种子分别置于两个容积相同、密封的广口瓶内,各加入适量(等量)的水,在不同温度下瓶内O2含量变化。请回答:
(1)甲图中 曲线表示无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氧浓度为d时种子的呼吸方式是 。若P代表的呼吸方式在氧浓度为b时消耗了Amol的葡萄糖,则Q代表的呼吸方式在氧浓度为b时消耗的葡萄糖为 。
(2)乙图在t1~t2期间,瓶内O2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种子的 引起的,如果A种子是放在15°C条件下,则B种子所处的温度 (高于、低于、等于)15°C。在0--t1期间,广口瓶内的CO2有少量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 。
(3)为了做到种子安全贮藏,抑制其呼吸作用,应控制的条件是 。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下列措施中,能有效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是( )
A.研究和开发生态农业,生产优质有机产品
B.引导农民调整粮食种植结构
C.多开垦荒地、围湖造田,建立人造小平原
D.开发优质新品种,充分利用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设计的33条走廊——野生动物通道(如桥洞),格外引人注目。该设计目的不包括( )
A.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维护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B.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
C.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徒动物的不利影响,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
D.避免因青藏铁路的阻隔形成的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保持藏羚羊等物种的遗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