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细胞中的基因一类是维持生存的,在各种细胞中都处于活动状态;另一类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基因。下图细胞是经HAT培养基筛选出的能产生单克隆抗体A的杂交瘤细胞,关于该细胞中标出的三个基因的开闭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中有一个是打开的,即A抗体基因
B.其中有两个是打开的
C.其中有一个是打开的,即ATP合成酶基因
D.其中三个都是打开的
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幅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说明该蛋白质含有两条肽链
B.图乙中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图丙中,若B点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不可能为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
D.图丁中a曲线表示小鼠,b曲线表示青蛙
下列各图中有可能是有丝分裂的是 ( )
A.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共12分)
I.(6分)大豆是两性花植物。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R、r基因控制下面是大豆性状的遗传实验的结果如下表:)
组合 |
母本 |
父本 |
F1的表现型及植株数 |
一 |
子叶深绿不抗病 |
子叶浅绿抗病 |
子叶深绿抗病220株;子叶浅绿抗病217株 |
二 |
子叶深绿不抗病 |
子叶浅绿抗病 |
子叶深绿抗病110株;子叶深绿不抗病109株;子叶浅绿抗病108侏;子叶浅绿不抗病113株 |
(1)用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的种类有 ,其比例为 。
(2)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
II.(6分)绵羊伴性遗传的基因位于X或Y染色体上,从性遗传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从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绵羊的有角和无角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H为显性,无角基因h为隐性,一只有角公羊与一只无角母羊交配,生产多胎,所生小羊中,凡公羊性成熟后都表现为有角,凡母羊性成熟后都表现为无角。
(1)根据以上事实,说明是否为伴X遗传并说明理由;
(2)在上述事实的基础上,写出确定绵羊有角性状的遗传方式的方案,说明推理过程。
(12分)下图是人体激素的分泌调节与相关激素间的作用图解,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分析可知, 是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2)垂体分泌的③ 直接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等生理活动,同时也分泌促激素间接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3)某同学为了解下丘脑与其他内分泌腺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材料和步骤:
①实验动物:家兔12只(体重2kg/只,雌雄各6积)。
②依次测定和记录12只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以及12小时的尿量,每天1次,连续3天。
③第4天,切断各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后,重复上述步骤②。最后,将手术前、后的两组数据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求出差异。
④结果与分析
a.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手术后比手术前 ;b.兔的尿量,手术后比手术前多,可推断出 激素分泌减少。
⑤结论:根据实验结果以及下丘脑和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可知,下丘脑合成和分泌 ,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应的促激素,再促进相应的内分泌腺合成和分泌激素。
⑥为进一步明确与尿量变化相关激素的分泌途径,你认为下一个实验应在哪一方面进行研究?
(18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野生植物进行了研究,图1示其向性运动的观察实验,图2示其根尖的结构,图3示其叶片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①②③表示芽,④⑤表示叶。你认为③的生长素浓度 ②(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⑤为老叶,其含有的Ca ④(填多于、等于或少于)。
(2)该野生植物的根尖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是图2中的 区,不同程度的缺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中度缺水会影响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的电子传递,从而使 的形成受到抑制;严重缺水还会造成叶绿体囊状结构的破坏,而且在供水后也难以恢复。因而,植物不能长时间缺水。
(3)根据图3所示的结构,你认为该野生植物应该属于 植物(填C3或C4),这是因为 。如果用同位素14C标记叶片周围CO2中的C来表示踪叶片光合作用中C元素的转移途径,则该途径为 (用箭头和化合物表示)。
(4)为了探究不同条件对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用8株有20片叶片、大小和长势相似的天竺葵盆栽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利用传感器定时测定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10 |
10 |
20 |
20 |
30 |
30 |
40 |
40 |
光照强度(LX) |
1000 |
0 |
1000 |
0 |
1000 |
0 |
1000 |
0 |
开始时CO2量(单位) |
5.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12h后CO2量(单位) |
4.5 |
5.1 |
3.5 |
5.4 |
1.9 |
5.9 |
2.0 |
5.8 |
序号1、3、5、7可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在该实验组合中,实验变量是 。在实验前后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值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