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弄清了许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15N标记核苷酸弄清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B.用18O标记H2O和CO2有力地证明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用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D.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如右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曲线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 25℃
和30℃,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 到 30℃时,a点上移,b点右移,d点上移
C.如果该图表示阴生植物,若改绘成阳生植物,则b点右移
D.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左移
下列有关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 )
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B.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
C.中心体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D.酵母菌细胞不具有染色体,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
某研究人员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T2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等五种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下分析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含有水、DNA、RNA、肝糖元、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
B.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成分的样品是T2噬菌体
C.含有水、DNA、RNA、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和乳酸菌
D.既有DNA,又有RNA的是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乳酸菌和酵母菌
(12分)染料二氯靛酚钠(DCPIP)的氧化态呈蓝紫色,被还原时可逐步呈现粉红色至无色。将纯净新鲜的叶绿体平均分成甲、乙2份,分别加入等量适量的0.35mol/LNaCl溶液和0.035mol/LNaCl溶液,摇匀制成悬液甲液和乙液。进行下列实验:
②将四支试管置于光照强度相同且适宜的光源下,再向每支试管中加入2滴蓝紫色的二氯靛酚钠溶液,摇匀,观察。
③实验现象、结果:1号试管产生气泡,溶液由蓝紫色逐渐变成粉红色,最终呈无色;其余三支试管无气泡,溶液均呈蓝紫色。回答问题:
(1)分析实验现象与结果:
① 1号试管气泡中的气体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2号试管没有气体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1号试管蓝紫色消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①染料二氯靛酚钠(DCPIP)的氧化态呈蓝紫色,被还原时可逐步呈现粉红色至无色,可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将长势良好的一株植物置于密闭无色透明玻璃罩内,并置于室外培养。用CO2测定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一天的变化情况,绘成图甲所示曲线。图乙表示该植株处于光照下的叶肉细胞,m和n分别表示全部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线粒体放出CO2的量和叶绿体吸收CO2的量。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无氧呼吸以及一天内植株生长对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2)如图甲所示,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速率减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16时到18时,叶绿体内ATP合成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若D点和E点所对应时刻的温度相同,则D点时的光照强度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E点时的光照强度。
(3)若玻璃罩内植株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相同,图乙示该植株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那么,当在图甲中D点时,图乙中m ____ n。(大于、等于、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