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以加快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为了探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一)知识准备: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是合成、加工、贮存、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器官。
(二)材料用具:略
(三)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健康雄兔15只,将注射部位消毒后,分别给每只兔注射适量的放射性碘溶液。
第二步:每隔一定时间用放射性测量仪分别测定每只兔子甲状腺中碘的含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
第三步:3天后,将15只实验兔随机均分为A、B、C三组。
第四步:向A组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溶液,向B组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向C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第五步: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三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含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
请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0分)
(1)请改正上述方法步骤第一步中的两处不妥之处:
。
(2)实验中选用三组兔子而不是只用三只兔子的好处是:
。
(3)若分别用ABC三条曲线代表ABC三组兔子的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则预计ABC三组兔子的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应为下图中的 。
(4)若给C组的另一只兔子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抑制剂,抑制甲状腺对甲状腺激素
的分泌,则兔子血液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的变化分别是
和 。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2分)
(1)该生态系统中,食虫鸟属于 消费者,兔处于第 营养级。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该食物网中未体现的成分是 。
(3)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4)已知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猫头鹰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 千克。
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一)方法步骤
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结果预测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号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 号装置。
(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1)根据1号和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2)根据1号和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3)根据1号和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4)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 有关。
请回答下列有关免疫的问题:(每空1分,共6分)
(1)当B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排斥反应而脱落,这主要是 免疫所起的作用。
(3)右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 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 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曲线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