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边①至④图均表示植物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吸收K+与某些条件之间的关系,纵坐标表示吸收的速率,横坐标表示某个条件,假定其他条件均为理想状态,那么①至④图中横坐标代表的条件依次是( )
A.光照强度、温度、载体数量、氧气浓度
B.氧气浓度、温度、光照强度、载体数量
C.温度、氧气浓度、光照强度、溶液中K+浓液
D.氧气浓度、光照强度、溶液中K+浓度、蒸腾作用强度
在蛔虫体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结构包括( )
A.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 B.叶绿体基质
C.细胞质基质 D.线粒体
如下图分别表示温度、pH与酶活性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A上点c之后继续升温酶会失活
B.图2中曲线B和曲线C所描述的两种酶不可能存在于同一生物体内
C.图1和图2表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
D.图1和图2所示曲线不足以证明酶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是活细胞内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B.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
C.酶的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
D.过酸、过碱的外界条件都能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4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进行分析,获得的结果如下(“+”表示有,“—”表示无),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
核仁 |
叶绿素 |
叶绿体 |
线粒体 |
中心体 |
核糖体 |
纤维素酶处理 |
甲 |
— |
+ |
— |
— |
— |
+ |
无变化 |
乙 |
+ |
— |
— |
— |
+ |
+ |
无变化 |
丙 |
+ |
— |
— |
+ |
— |
+ |
外层破坏 |
丁 |
+ |
+ |
+ |
+ |
+ |
+ |
外层破坏 |
问:甲、乙、丙、丁4种细胞最可能取自下列哪种生物( )
A.乳酸菌、蛔虫、水稻、衣藻 B.硝化细菌、蛔虫、水稻、衣藻
C.乳酸菌、光合细菌、蛔虫、水稻 D.光合细菌、蛔虫、水稻、衣藻
从某腺体的细胞中提取一些细胞器,放入含有14C氨基酸的培养液中,培养液中含有这些细胞器完成其功能所需的物质和条件,连续取样测定标记的氨基酸在这些细胞器中的数量。图中正确的描述曲线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