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 B.细胞内液和血液
C.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D.血浆、淋巴液、淋巴
(14分)下图-15是验证酶的催化特性的几组对比实验,1―5号试管内装有等量的H202液。1―4号试管控制温度与投入物品如图所示,请回答:
(1)若投入物品后,立即用带有余烬的火柴去试探1―4号试管口,各试管口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1号试管口火柴 ;2号试管口火柴 ;
3号试管口火柴 ;4号试管口火柴 。
(2)若1号,2号,3号,4号都是为了验证酶的某项特性而设置的对照,哪一号设置得不科学,应如何改进?
答: 号设置得不科学,改进的方法: 。
(3)若要证明酶的活性受酸碱度的影响,而再增设5号试管,请补充:
① 5号试管内应加入: 。
② 5号试管温度应控制在: 。
③ 用带有余烬的火柴去试探5号试管口,将出现的现象: 。
④ 你设置的5号试管与 号试管可作为完成上述(3)命题的一组对比实验,这一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10分)根据图A、B、C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的生物膜为叶绿体的 。可以使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
是 分子,可用 (溶剂)提取这些色素,并用 (方法)对这些色素进行分离。
(2)图B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标准大气压),某植物的氧气释放量。当光照强度到达一定值后,限制氧气释放速度不再加强的环境因素有 。
(3)将长势相同、数量相等的甲、乙品种大豆幼苗置于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在光照、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玻璃罩内CO2含量,结果如图C。
①0~25min期间,影响甲品种大豆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含量。②乙植株比甲植株固定CO2的能力 。③30~45min期间两个玻璃罩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
(9分)下图是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所设计的一个实验装置。开始时锥形瓶中装满了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并在其中加入了适量的酵母菌,将装置密封并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下初始液面的数据,实验过程中液体会进入玻璃管,从玻璃管的刻度上可以读出进入玻璃管的液体量。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与初始液面数据的差值。(单位:mL)
(1)该同学作了以下四种假设,你认为最合理的假设是
A.温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有影响 B.温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有影响
C.氧浓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有影响 D.氧浓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有影响
(2)假设实验的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很低,则表中数据可以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 的量。
(3)从表中数据分析得知最有利于酵母菌发酵的温度是 ,实验过程中应该用 方法控制温度,不可直接加热。对于在90℃条件下的实验数据,你认为得到的原因是 。
(4)实验开始前,实验装置必须密封并静置一段时间,以便消耗装置中的 。
(5)请写出该实验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反应式:
(11分)如图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一细胞中与合成和分泌抗体有关的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标号)。
(2)图一细胞中大分子物质出入结构④的通道为_______。
(3)图二细胞与图一细胞相比,特有的生物膜结构是___ (填名称)
(4)图二细胞中的④是____________,该结构与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_形成有关。
若将图二细胞依次浸于蒸馏水、0.3 mol∕L蔗糖溶液和0.5mol∕L尿素溶液中,观察原生质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其结果如下图所示:
(5) A、B、C中,表示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是 , 表示在0.5 mol∕L尿素溶液中的是 。
(6)ef段的细胞液浓度变化为 。
(7)试简要分析B、C曲线差异的原因:
(10分)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下面是普通显微镜及相关实验技术应用,请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是指该标本的_____________被放大50倍。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可看到一行相连的16个细胞。 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 则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细胞_____个。
(3)某学生做细胞膜的提取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材:最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在试管中加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稀释;
②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正常的细胞;
③加___________________涨破细胞膜,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涨破的细胞;
④第③步观察达到要求时,再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提纯细胞膜。
⑷该同学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如下: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吸一滴③中的液体到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弹簧夹片压住,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细胞的清晰物像,并移至视野中央,再转换至高倍镜,转动粗准焦螺旋微调至物像最清晰为止,观察细胞膜的破裂情况。请指出该同学在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