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国家海洋局目前公布一项公报称,由于营养盐污染和有机污染逐年加重,我国近海赤潮发生...

国家海洋局目前公布一项公报称,由于营养盐污染和有机污染逐年加重,我国近海赤潮发生频率加大,仅2000年5月份在长江口、东海口区已多次发现条状、片状赤潮。面积达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引起赤潮现象发生的生物及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A.大型海藻、海水富营养化

B.浮游生物、海水富营养化

C.浮游生物、全球气候变暖

D.红藻和褐藻、说明: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渔民捕捞过度

 

B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8分)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0~30 ℃之间,能在pH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 h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利用相同的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

第三步: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的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装置编号

A

B

C

D

装置容器内的溶液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

10

10

5

5

无菌水/mL

5

5

活化酵母菌液/mL

0.1

0.1

0.1

0.1

温度(℃)

10

25

10

25

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与大肠杆菌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酵母菌具有  ▲  

(2)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所进行的探究课题是  ▲  

(3)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  ▲  

(4)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的做法如下……:

①振荡摇匀试管中的培养液,取1 mL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

②先将  ▲   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  ▲   ,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计算  ▲   (被、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5)如所使用的血球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1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每1个小方格的容积为0.1 mm3(1 mL=1000 mm3)。请推导出1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计算公式:酵母细胞个数/mL=      ▲     

(6)推测4套装置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4个装置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装置内的种群数量同时达到K值

C.装置A内种群数量的K值与装置B的不同

D.装置D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装置B开始下降

 

查看答案

(8分).

【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   ▲  ,说明血清中的   ▲  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   ▲  ,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能   ▲  。比较曲线Ⅰ和Ⅱ可推测   ▲ 

(2)分析有关实验中对Ⅰ~Ⅳ组小鼠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四组小鼠应在先感染细菌X,再注射T细胞或血清

B.四组小鼠应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再感染细菌X

C.Ⅱ和Ⅳ组小鼠应先感染Y菌后再注射T细胞或血清

D.Ⅰ和Ⅱ组小鼠应先感染X菌,Ⅱ和Ⅳ组小鼠应先感染Y菌,然后都注射T细胞或血清

【实验二】体外观察小鼠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3)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   ▲  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

(4)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   ▲ 

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实验一中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实验一中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培养液   

f.细菌X

 

查看答案

(7分)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试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泡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如图2。请分析并回答: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一类化合物。本实验中   ▲   mg/L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图2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    ▲    mm。浓度为0.00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     ▲    (选填“有”或“无”)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      ▲    

(3)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     ▲     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     ▲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图2中,浓度为0.1mg/L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对此应如何处理?

 

查看答案

(7分)为研究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影响因素,研究者从刚宰杀的大白鼠体内分离新鲜的下丘脑和脑垂体。然后把这些结构单独或一起培养于含有或不含有甲状腺激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后测定培养基内TSH的浓度,结果如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在上述实验中设置A瓶的目的是   ▲  。以便说明   ▲ 

(2)将A瓶分别与其余的装置比较,除可以得出下丘脑不能分泌TSH,垂体能分泌TSH的结论,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回答出两个方面的内容)。

(3)如果研究者想进一步研究在活体实验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含量对TSH分泌的影响,应如何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步骤(提供实验大白鼠、甲状腺激素、注射器及其他必需的材料和器具):

第一步:挑   ▲  的实验大白鼠各10只随机分成两组;

第二步:一组正常饲养,一组   ▲ 

第三步: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   ▲  检测TSH的含量,分析结果。

 

查看答案

(9分)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请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相关信息回答: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结构甲、乙、丙中具有神经传导和激素分泌双重功能的是[  ]    ▲    ;物质d是  ▲  ;从图中可看出,激素①主要通过影响  ▲  来影响生物的性状。

(2)激素①进入靶细胞的方式主要是  ▲  ;若激素①表示雌激素,则物质b是   ▲   ;若切除垂体,则物质a   ▲   (能/不能)传递到丙。

(3)细胞质受体、核受体与细胞膜上受体的物质属性及功能相似,因此,细胞质和细胞核受体的物质成分应是   ▲  

(4)若结构乙表示胰岛A细胞,结构甲通过释放“某化学物质”可直接影响激素②的形成和分泌,该化学物质称为   ▲   ,激素②作用的“靶”主要是肝细胞,其引起的主要代谢变化及产生的生理反应是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