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形式是激素调节,请根据下面有关植物激素的实验研究,回答问题:
(1)将少量赤霉菌培养液喷洒到水稻幼苗上,水稻患恶苗病(植株疯长);科研人员分析得出赤霉菌培养液中产生以上效应的物质是赤霉素。通过以上实验能证明赤霉素是植物激素吗?为什么? , 。
(2)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迎春枝条做实验材料,做了探究NA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实验的预实验,结果如图。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计进一步的探究实验:
①材料用具:生长旺盛的一年生迎春枝条若干、烧杯、量筒、培养皿、NAA、蒸馏水等。
②配制溶液: (溶液相对浓度梯度差为0.5)
③实验步骤:
a.第一步: ;
b.第二步:浸泡:将9份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到1~9号NAA溶液中;
c.第三步:一天后, 。
d.第四步:十天后,对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统计记录。
④该实验应控制好的两个主要无关变量是: ; 。
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下图A、B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
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 C、D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人体内图A所示过程中的信号分子最可能的名称为 。那么参与这类物质合成与分泌的细胞器肯定有 种。(不得少于两种)
(2)如果图A过程表示的是胰岛素分子对机体的作用过程,那么胰岛素分子主要通过[1] 运输途径到达所作用的靶细胞,主要的靶细胞有 。(不得少于两种)
(3)根据C、D可知靶细胞上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有两种,一类是细胞表面受体,一类是细胞内受体。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的部位是细胞膜的特性以及信号分子的化学性质有关。下列所列物质属于信号分子并且通过细胞内的某些物质选择性的识别和结合而实现的是 。
A、唾液淀粉酶 B、性激素 C、生长激素 D、呼吸氧化酶
(4)如果图B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那么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组成结构来看,[2]应该属于 。接受[3]所释放物质的主要是该靶细胞膜上的 物质。
(5)细胞完成信号应答之后,要进行信号解除,终止细胞应答。已知[3]所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该靶细胞发生兴奋分泌唾液,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2]持续性兴奋 B.靶细胞持续性兴奋并分泌唾液
C.[2]持续性抑制 D.靶细胞持续性抑制不再分泌唾液
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物质乙是一种糖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下丘脑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 _ 功能。
(2)如果用物质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甲、乙的分泌量的变化分别是 ;如果用物质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丙的分泌量 ,原因是 。
(3)物质乙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 _ _ 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 _。
(4)若刺激图中A点,电表指针偏转的情况是 。
下图表示人体的免疫有关过程,请据图作答。
(1) ① 过程表示 ,d细胞是 细胞。
(2)与细胞f的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 。(写出至少2种)
(3)图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填字母)。
(4)人体清除病毒的免疫方式是图中的 (填编号)。
(5)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 (填字母),HIV传播途径有
。(至少写2种)
(6)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 (填字母)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
(1)图甲显示的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
f. e. c.神经中枢b. a.
(2)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 ,由胞体和突起组成。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3)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是以 的形式在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此时,突触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为 。
(4)乙图是甲图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科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 ,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6)在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该处细胞膜膜 (填内或外)为负电位。
细胞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下图表示肝细胞中所进行的有关生理变化。请据图回答:
(1)在肝细胞A中,促进过程①的激素主要是 ,A细胞膜上该激素受体的化学成分是 。
(2)在肝细胞B中,完成⑤和⑧的场所分别是 和 。
(3)从胰岛素的生理作用看,它能促进图中哪些生理过程? 。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因素包括 、 及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增加。
(4)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列为三大疑难病之一,并把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2004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为“糖尿病与肥胖”,口号为“对抗肥胖,预防糖尿病”。据统计,肥胖者发生II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倍,约50%的肥胖者将来会患上糖尿病,而80%-90%的II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超重。为了预防糖尿病,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至少答出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