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制品都是要按规定检测蛋白质含量的,若蛋白质含量不够,说明牛奶质量不过关。但是,蛋白质不容易直接检测,生化学家们就想出个偷懒的方法:蛋白质是含氮的,所以只要测出奶中的含氮量,就可以推算出其中的蛋白质含量。因此添加过三聚氰胺(分子式:C3H6N6)的奶粉含氮量是符合要求的,但这是三聚氰胺的假蛋白。根据题中信息,对于以上说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三聚氰胺的含氮量高于普通蛋白质,因此可以用它弥补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的不足
B.双缩脲试剂与三聚氰胺不会产生颜色反应
C.食品工业中对蛋白质含量的检测是通过检测含氮量来进行推算的
D.所谓的假蛋白,就是含有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但不具备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物质
下表不能说明
物质种类 膜的类别 |
蛋白质(%) |
脂质(%) |
糖类(%) |
髓鞘膜 |
18 |
79 |
3 |
人红细胞膜 |
49 |
43 |
8 |
小鼠肝细胞膜 |
44 |
4 |
52 |
变形虫膜 |
54 |
42 |
4 |
线粒体内膜 |
76 |
24 |
0 |
菠菜叶绿体基粒膜 |
70 |
30 |
0 |
A.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
B.膜中的脂质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膜的功能有关
C.膜的功能越简单,所含蛋白质的数量越少
D.膜的功能越复杂,所含糖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10分)在一个草原生态中的旅鼠与狐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每逢植食动物旅鼠大量繁殖时,狐便会大量繁殖;而随着狐大量捕食旅鼠,旅鼠的数量减少了,狐的种群数量也跟着下降。根据以上事实说明:
(1)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牧草、狐和旅鼠三者所构成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结构包括 。
(3)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5000m2野生草原的某种牧草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方,每个样方4m2,发现5个样方中某种牧草的株数依次为14、17、16、15、18。可估算出这块草原中这种牧草株数约为 。
(4)若一年中,该旅鼠群所贮存的总能量保持不变,则该旅鼠群一年中呼吸消耗的总能量应等于这一年中该旅鼠群摄取的植物性食物的总能量减去 、 、 。
(5)如果遭遇火灾,草原上的植被被彻底烧光,那么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 _ _。
(6)如果一种新的物种迁入此地,其种群数量如甲图所示,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 请在乙图中绘制该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
(9分)黄河三角洲是河、海、陆三者交互作用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资源丰富,类型多,包括河口、浅海、滩涂、沼泽、河流等天然湿地和盐田、鱼虾养殖塘、水库、稻田等人工湿地。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浅海湿地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____,沼泽湿地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柽柳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__法。
(3)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稳定性,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影响稳定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河三角洲被国际湿地组织的官员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影响鸟类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右图食物网中,假设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为m,若要使鸟体重增加a,至少需要生产者的量为b,那么a与b的关系可表示为( )
A.b=90ma+10a B.b=25ma+5a
C.b=100ma+10a D.b=20ma+5a
(9分)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③、⑤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 。(用字母表示)
A.神经递质 B.载体蛋白 C.性激素 D.血红蛋白 E.呼吸酶 F.抗体
(2)若⑧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⑧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有 。
(3)外界环境温度下降刺激皮肤上冷觉感受器,感受器产生兴奋时,此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是 __ 。神经冲动传导到位于 ___________ 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
(4)血糖升高后,参与机体调节血糖平衡的系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⑥过程表示某种病毒第一次侵入人体, 则参与该过程的免疫细胞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毒第一次侵入一定会导致免疫能力增强吗?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下列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问题。请回答:
(1)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植物向光性现象解释有三种观点。
观点一:单侧光导致了生长素由向光侧转移到了背光侧;
观点二:单侧光导致向光侧生长素分解;
观点三:单侧光导致向光侧产生了抑制生长的物质。
某生物小组为探究植物向光性的机理,设计了如右图所示装 置,通过对A、B、C、D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分析,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观点一;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观点二;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支持观点三。
(2)为探究赤霉素的某一生理作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器材: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表面未经消毒的辣椒种子200粒、蒸馏水、脱脂棉、培养皿、恒温箱等。
实验目的:验证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实验程序:种子消毒→浸种→分组→恒温培养→观察记录。 根据某次实验的观察得到以下记录:
|
第2天 |
第4天 |
第6天 |
第8天 |
第10天 |
第12天 |
第14天 |
实验组 |
10% |
50% |
90% |
97% |
97% |
97% |
97% |
对照组 |
0% |
10% |
50% |
70% |
80% |
90% |
97% |
回答问题:
①本实验设计方案中因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实验设计方案应记录什么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据表格中数据记录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