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2010年10月诺贝尔奖揭晓,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获得2010年的诺贝尔...

2010年10月诺贝尔奖揭晓,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获得201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

A、试管婴儿技术的基础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

B、试管婴儿是有性生殖

C、试管婴儿长大后也只有通过试管婴儿才能产生后代

D、试管婴儿出现在世界上要早于试管牛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玉米是一种主要的农作物,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科学家在玉米育种中和栽培中作了大量的研究。如图是关于玉米培养的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从繁殖原理上分析,A→D属于无性生殖。

B.植株D和G中的染色体组数不同

C.E→G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D.E→F过程中获得的植株一般没有直接的使用价值即应用于大田生产。

 

查看答案

由于质粒与目的基因具有相同的粘性末端,结合过程中不可能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

A.形成环状的外源DNA                     B.可能形成环状的载体DNA

C.可能重组DNA                           D.只出现重组DNA

 

查看答案

下图是基因工程主要技术环节的一个基本步骤,这一步需用到的工具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DNA连接酶和解旋酶                        B.DNA聚合酶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D.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同学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装置图,请回答:

说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在利用A、B试管探究酵母菌呼吸时,实验前将葡萄糖溶液进行煮沸并冷却的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然后,再加入等量的有活性的酵母菌。空气通入A试管前要经灭菌处理,还要除去________________,

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甲、乙试管中的溶液由蓝色变为______________,可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

产生了CO2。

(3)为了检测B试管中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是否产生酒精,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

(4)为了解不同细胞呼吸方式对酵母菌繁殖速度的影响,可在上述实验结束时,从A、B试管中取样以估算酵母菌种群数量,分别记为a、b。取样前试管要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估算结果是a______(﹤,=,﹥)b。

 

查看答案

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

说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右图表示棉花的根、芽、茎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作用下的生长情况单独观察图中一条曲线,能说明                      ,                              

(2)脱落酸能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下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

说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X处应放置                      ,则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                                          

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

                                                         ,则假设成立;

                                                       ,则假设不成立。

(4)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除了防止落花落果外,还有               

                          (至少两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