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释放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同学想探究温度对甲植物的影响,应选择M点对应的光照强度,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
B.图中如果M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中C3含量减少C5含量将会增加
C.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每日光照12h),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甲增加、乙减少
D.在Y点时,叶绿体中ADP和NADP+不断从类囊体向叶绿体基质移动
如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中,三个漏斗颈的内径相等,漏斗内盛有浓度相同的蔗糖浓液,且漏斗内液面高度相同,漏斗口均封以半透膜,置于同一个水槽的清水中。三个渗透装置的半透膜的面积和所盛蔗糖溶液的体积不同,如下表所示。
装置编号 |
甲 |
乙 |
丙 |
半透膜面积 |
S |
S/2 |
S |
蔗糖溶液体积 |
T |
T |
2T |
图2中曲线1、2、3表示漏斗液面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则曲线1、2、3与甲、乙、丙三个装置的对应关系是
A.1-丙;2-甲;3-乙 B.1-乙;2-甲;3-丙
C.1-甲;2-乙;3-丙 D.1-丙;2-乙;3-甲
将密闭玻璃罩内的一植株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乙中的b点对应图甲中的B点,此时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①
B.到达图乙中的d点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最高,此时细胞内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③
C.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
D.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g点,此时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④
引起生物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有三种,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
①果蝇的白眼 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③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 ④人类的色盲 ⑤玉米的高秆皱形叶 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下图为人体某个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必然会导致人体的衰老和死亡
B.⑤与⑥的基因组成相同,而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C.⑤内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
D.与①相比,②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更高
以下为转基因抗病香蕉的培育过程示意图。其中PstⅠ、SmaⅠ、 EcoRⅠ和ApaⅠ等为相应限制性内切酶的切点,同时质粒中含有卡那霉素的抗性基因。以下与培育过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构建重组质粒时,应选用PstⅠ和EcoRⅠ两种限制酶对供体细胞DNA和质粒同时进行切割
B.可以在香蕉组织块的培养基中加入卡那霉素,以筛选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转基因香蕉组织细胞
C.将香蕉组织块培育为植株,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培养基中提供植物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为水和无机盐
D.在植物的组织培养中,需要调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以控制过程①和②的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