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流行的直饮机的核心部件是逆渗透膜,它利用逆渗透原理,通过水压使水由较高浓度的一侧渗透至较低浓度一侧,理论上在较高浓度侧的所有细菌及不纯杂物、可溶性固体物和对人体有害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不能渗入高精密的逆渗透膜,示意图如下所示。根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逆渗透过程与渗透作用的差异是前者需要消耗能量
B.逆渗透膜也具有细胞膜的识别功能
C.逆渗透膜上有载体蛋白,可以选择性控制有害物质
D.逆渗透膜祛除有害物质的能力胜过生物膜,可放心饮用
下列关于生物工程中酶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纤维素酶可用于原生质体的获得 B.胰蛋白酶可用于获得单个动物细胞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用于提取目的基因 D.DNA连接酶只用于DNA拼接重组
(14分)植物细胞可以渗透吸水或失水,将带“皮”的细嫩的茎纵切后插入两烧杯中,如下图所示。
(1)已知b侧的细胞壁比a侧的细胞壁薄,易伸展,判断30 min后可能出现的形状是( )
甲烧杯里是30%的蔗糖溶液,乙烧杯里是清水
(2)将同一植物细胞依次浸于蒸馏水、0.3 mol/L蔗糖和0.5 mol/L尿素溶液中,观察原生质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甲图所示:
①A、B、C中,表示在0.3 mol/L蔗糖溶液中的是 ,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非常小,植
物细胞会发生 现象,生物膜与半透膜的根本区别在于生物膜具有 的特性。
②若曲线C中ef段的细胞如乙图,I部位的物质是 ,若曲线B中bc段的细胞
如乙图,则I、II两处的溶液渗透压的大小比较:I II
③试简要分析B、C曲线差异的原因: 。
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原生质的体积相对值
(12分)下图表示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所做的一系列研究,据图分析回答:
(1) 过程Ⅰ将胚胎干细胞置于γ射线灭活的鼠胎儿成纤维细胞的饲养层上并加入动物血清、抗生素等物质。在此过程中,饲养层的作用是 ,加入抗生素是为了 ,
这对于研究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2) 过程Ⅱ将带有遗传标记的ES细胞注入早期胚胎的囊胚腔,通过组织化学染色,用于研
究动物体器官形成的时间、发育过程以及影响的因素,这项研究利用了胚胎干细胞具有的
的特点。在哺乳动物早期发育过程中,囊胚的后一个阶段是 。
(3) 过程Ⅲ中将目的基因转入胚胎干细胞前需构建重组DNA分子,其目的是_____。
(4) 过程Ⅳ得到的小鼠畸胎瘤中里面全是软骨、神经管、横纹肌和骨骼等人类组织和器官。
实验时,必须用X 射线照射去除 (填器官名称)的小鼠,获得免疫缺陷小鼠,该
过程研究的意义在于解决临床上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等问题。
(8分)生物工程技术为人们获得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提供了便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育转人生长激素基因牛的过程中,①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是 ,
② 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③过程培养到 阶段,可以采用________技术,培育出多头相同的转基因犊牛。
(2)在抗虫棉培育过程中,④过程中的受体细胞采用愈伤组织细胞与采用叶肉细胞相比较, 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⑤过程采用的技术是 ,该技术中,愈 伤组织细胞可通过在液体培养基中____________成单个胚性细胞,利用胚性细胞再分化形成的_____________可制成人工种子或发育成植株。但连续传代培养后,胚性细胞全性可能降低,从细胞内部看,主要原因是传代过程中发生_____________ 等变化。
(14分)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多个兴趣小组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实验材料和用具:100mL量筒、20W至500W的台灯、冷开水、0.01g/mL NaHCO3、黑藻等。
实验步骤:
①准备6套如图所示装置, 编号为1-6。在瓶中各加入 。
②取6等分黑藻分别放入1-6号装置。
③ 。
④30min后停止光照, 。
实验结果:
不同光照条件下氧气的释放量(mL) |
||||||
组次 |
20w |
50w |
75w |
100w |
200w |
500w] |
一 |
1.8 |
5.0 |
9.0 |
12.0 |
21.0 |
19.0 |
二 |
1.8 |
5.3 |
8.0 |
11.5 |
20.0 |
18.0 |
三 |
2.0 |
5.0 |
8.0 |
12.0 |
20.0 |
19.0 |
均值 |
1.87 |
5.1 |
8.3 |
11.83 |
20.3 |
18.70 |
对该实验进行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完善上述实验步骤。
(2)列出实验中的两个控制变量(无关变量):
(3)上表中测得的氧气量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氧气量,其原因是
(4)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5)在冬季的人工大棚中种植蔬菜,需要确定合适的光照强度,因为光照不够会降低
产量,而提供多余的光照还会浪费钱。通过该实验还不能够确定最合适黑藻生长的光照
强度,该如何开展进一步的探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