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①~⑤的共同特征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烟草花叶病毒 ②酵母菌 ③硝化细菌 ④蓝藻 ⑤烟草
A.②③都是需氧型生物,都能进行有丝分裂
B.①②③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
C.②③④⑤都具细胞壁,且成分相同
D.②和⑤都能合成糖蛋白,都能发生突变
果蝇的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现有一个果蝇体细胞,它的每条染色体的DNA双链都被32P标记。如果把该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连续分裂,那么将会在第几次细胞分裂中出现:每个细胞的中期和后期都有8条被标记的染色体( )
A.第1次 B.第2次 C.第3次 D.第4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在两栖类的某些蛙中,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XY,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如果让它们的蝌蚪在20℃下发育时,雌雄比率约为1:1。如果让这些蝌蚪在30℃条件下发育时,不管它们具有什么性染色体,全部发育成雄性。那么较高的温度是改变了发育着的蝌蚪(XX)的性染色体而使之改变性状,还是只改变了性别的表现型呢?
(1)请你设计实验来证明这一问题。(说出大体操作思路即可)
材料、用具:同一双亲产生的适量的蛙受精卵、相同的饲料、显微镜、各种试剂等。
实验步骤:
①取同一双亲产生的适量的蛙受精卵 。
②随机选取若干只成蛙编号(如1~10),分别从其体内选取 的细胞进行适当处理,以利于观察其染色体组成。
③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组成,并进一步做染色体组型分析(观察性染色体组成)及统计。
④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a.被观察到的蛙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则较高的温度只是改变了性别的表现型。
b.被观察到的蛙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则较高的温度改变了发育着的蝌蚪的性染色体而使之改变性状。
(2)不同温度条件下发育出的蛙的性别表现有差异,这说明 。
(3)若温度只改变了蛙的表现型,则30℃条件下发育成的雄蛙在其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细胞中含有X染色体最多为 条;若其中含XX的雄蛙与正常条件下发育成的雌蛙交配,在一般条件下后代性别有 种。
在正常人体细胞中,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结合酶基因abl位于9号染色体上,表达量极低,不会诱发癌变。在慢性骨髓瘤病人细胞中,该基因却被转移到第22号染色体上,与bcr基因相融合。发生重组后基因内部结构不受影响,但表达量大为提高,导致细胞分裂失控,发生癌变。下图一表示这种细胞癌变的机理,图二表示基因表达的某一环节。据图回答:
(1)细胞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其调控机制主要发生在[③] 过程。
(2)细胞癌变的病理很复杂,图一所示的癌变原因,从变异的类型看属于 。
(3)图二表示图一中的[④] 过程,其场所是 [⑦] 。
(4)分析图二可见,缬氨酸的密码子是 ,连接甲硫氨酸和赖氨酸之间的化学键的结构式是 。
(5)bcr/abl融合基因的遗传信息在从碱基序列到氨基酸序列的传递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有损失的现象,原因是 。
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美国一研究小组在某无人居住的落叶林区进行了3年实验。实验区是两个毗邻的山谷(编号1、2),两个山谷各有一条小溪。1965年冬,研究人员将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通过连续测定两条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两条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大气中的N2进入该森林群落的途径有 。在森林群落中,能从环境中直接吸收含氮无机物的生物是 。
(2)氮元素以N2、NO—3和 的形式被生物吸收,进入细胞后主要用于合成 等生物大分子。
(3)图中显示,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其原因是不同季节生物 。
(4)1966年5月后,2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主要原因是 。
(5)硝酸盐含量过高的水不宜饮用。在人体消化道中,硝盐可转变成亚硝酸盐。NO—2能使DNA中C—G碱基对中的“C”脱氨成为“U”。上述发生突变的碱基对,经两次复制后,在该位点上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是 、 。
(6)氮元素从森林群落输出的途径是 。
(7)该实验结果说明森林群落中植被的主要作用是 。
图1表示某生物的b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分子状态图,图2表示该生物体细胞部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该生物的黑色素产生需要如图3所示的3类基因参与控制,三类基因的控制均表现为完全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2所示的基因型可以推知:该生物体肯定不能合成黑色素
B.若b1链的(A+T+C)/b2链的(A+T+G)=0.3,则b2为RNA链
C.若图2中的2个b基因都突变为B,则该生物体可以合成出物质乙
D.图2所示的生物体中可能存在含有4个b基因的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