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图表示某种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

下图表示某种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

 

ABCD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应用,属理解层次内容,详解见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实验及实验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含15N尿苷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吸收峰值出现在间期

B.研究遗传病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其遗传方式需分析患者家系系谱图

C.“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属于孟德尔的假说

D.DNA被15N标记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14N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产生两个含15N的精细胞

 

查看答案

近来,济南市部分学校出现了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对该病的研究发现:病原体能够通过细菌过滤器,用RNA水解酶处理后失去感染性;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危害性很大;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病原体含有的元素中一定有N和P

B.该病原体的细胞壁不能被纤维素酶水解

C.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干扰素可使病原体凝集

D.该病原体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查看答案

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不抗锈病(DDtt)和矮秆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5/8、l/4

B.后一种方法所得到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细胞学基础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确认

 

查看答案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90%。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查看答案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B.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C.只有自然选择才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D.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