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家为了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发现实验动物有出汗现象,而刺激下丘脑后部,实验动物则出现寒战现象。据此科学家得出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和大脑皮层共同调节人体体温
B.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相对稳定的惟一中枢
C.下丘脑前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
D.下丘脑前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
糖尿病患者有“三多”,其中之一是“尿多”。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糖尿病患者的肾脏病变,导致产生的尿量增多
B.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高,导致口渴,水喝得多了,尿就多了
C.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发生病变,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具有促进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的作用
D.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从而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多
由同一器官分泌,且生物效应相反的一组激素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C.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D.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Ach(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简图如下),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①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②处给予恒定刺激,③、④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点。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③、④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下表所示。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ch浓度(mmol·L-1) |
③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ms) |
④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ms) |
0.1 |
5.00 |
5.56 |
0.2 |
5.00 |
5.48 |
0.3 |
5.00 |
5.31 |
0.4 |
5.00 |
5.24 |
A.图中⑤、⑥与⑦共同构成一个突触
B.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C.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
D.表中数据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明显影响
神经元细胞膜上有钠、钾等离子的“离子通道”,在神经冲动的传导中“离子通道”是“局部电流”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蝎毒的神经毒素能够将该通道阻塞,导致中毒者兴奋传导和传递发生障碍而麻痹。在神经元之间的结构示意图中,蝎毒作用的部位应该在( )
A.a或b B.b或c C.c或d D.a或d
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C.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