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分离比是
A.3:1 B.1:1 C.1:1:1:1 D.9:3:3:1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是
A.核膜、核仁消失 B.形成纺缍体
C.中心体周围发出星射线 D.着丝点消失,染色单体分离
腺苷三磷酸的结构简式可以简写成
A.A-P-P~P
B.A-P~P~P
C.A~P~P-P
D.A~P~P~P
在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表中NP=GP-R。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GP) |
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 |
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R) |
① |
15.91 |
2.68 |
13.23 |
② |
871.27 |
369.69 |
501.58 |
③ |
0.88 |
0.34 |
0.54 |
④ |
141.20 |
62.07 |
79.13 |
⑤ |
211.85 |
19.26 |
192.59 |
A.被调查时刻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大于输出
B.②→④→①→③是能量流动的唯一一条食物链
C.能量在第三.四营养级间传递效率约为5.5%
D.④的GP中不包括残留在其粪便中的能量
研究发现:大熊猫有染色体2l对,基因组仍然具备很高的杂合率,由于基因T1R1“失活”,大熊猫无法感觉到肉的鲜味,所以只喜欢吃竹子,但大熊猫本身没有能够消化竹子纤维的基因,消化竹子纤维则主要靠胃肠道细菌群。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熊猫依赖寄生于肠道中细菌群消化纤维素
B.大熊猫基因组的测序范围是21条染色体的DNA分子
C.大熊猫基因组仍具很高的杂合率,说明大熊猫群体内部具有遗传多样性
D.大熊猫的基因T1Rl“失活”,导致大熊猫味觉传入神经功能丧失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反映了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导致群落演替的因素包括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变化
C.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不是逐级递减的
D.在某生态系统中,若物种丰富度不断下降,则表明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