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 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 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D.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单倍体在遗传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单倍体生物是指
A. 不能产生正常生殖细胞的个体
B. 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为奇数的个体
C. 由未受精的卵细胞或精子发育形成的个体
D. 通过不同种植物体细胞融合培育形成的个体
与玉米植株颜色有关的一对基因P1(紫)和p1(绿)在第6染色体长臂的外段,纯合紫株玉米与纯合绿株玉米杂交,F1植株均表现为紫色。科学家用X射线照射纯合紫株玉米的花粉,然后给绿株授粉,734株F1幼苗中出现2株绿苗。经细胞学鉴定表明,这是由于第6染色体上载有P1基因的长臂缺失导致的。这种变异在生物学上称为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染色体数目变异
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Aabb:AAbb=1:1,且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个体之间能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A. 1/2 B. 5/8 C. 1/4 D. 3/4
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锈病雄配子幼苗选出符合生产要求品种
A. 过程①的作用原理为染色体变异
B. 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C. 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幼苗
D. 此育种方法可选出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占1/4
某种鼠中,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短尾(B)对长尾(b)为显性。基因A或b纯合会导致个体在胚胎期死亡。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相互间独立遗传。现有一对表现型均为黄色短尾的雌、雄鼠交配,发现子代部分个体在胚胎期致死。则理论上子代中成活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
A. 均为黄色短尾
B. 黄色短尾:灰色短尾=2:1
C. 黄色短尾:灰色短尾=3:1
D. 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6: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