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图甲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图乙为细胞e的亚显微结构模式...

下图甲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图乙为细胞e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6ec8aac122bd4f6e

(1)图甲中所示的是___________免疫过程,图甲中c是_______细胞。

(2)在图甲所示的免疫过程中,细胞b除了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外,还可分泌___________促进c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3)预防接种后,当相同病原体再次侵入时,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更快、抗体浓度更高,此免疫过程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用图甲中数字表示)。

(4)图乙中与物质X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用图乙中数字表示)。

(5)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细胞(填写图甲中字母),该细胞在____________内分化成熟。

 

(1)体液   B淋巴 (2)呈递抗原       淋巴因子 (3)⑥→⑧→⑨(2分)(4)Ⅱ、Ⅲ、Ⅳ、Ⅴ (5)b  胸腺(2分)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 (1)图甲中有抗体发挥作用,可推知是体液免疫,c是B淋巴细胞。 (2)细胞b是T细胞,具有呈递抗原的作用,还可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3)二次免疫主要由记忆细胞发挥作用。 (4)物质X是抗体,与其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5)HIV主要攻击T细胞,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

(2)图乙是图甲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甲的神经中枢中,这样的结构有____个。

(3)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或_________的膜。图乙中④处的液体为            

(4)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元间信号的传递在神经递质参与才能下完成,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____(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⑤融合经_________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5)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需要___________直接提供能量,所以在突触小体含较多的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器)。

(6)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某些生命活动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____,其中A代表___,B代表___,C代表____。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______;E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____系统。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___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____系统。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与此图无关的结论是(    )

6ec8aac122bd4f6e

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具促进作用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查看答案

现有大小和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品系小鼠甲、乙、丙及另一品系小鼠丁,并对甲、乙、丙分别做如下处理:

分组

处理

不做任何处理

将丁的皮肤小片移植到乙体表上,14天后,皮肤片结痂脱落

切除胸腺

两周后,再将丁的皮肤片分别移植到甲、乙、丙体表上,则移植的皮肤片最易脱落和最易成活的分别是 

A.乙、甲    B.乙、丙    C.甲、丙    D.丙、甲

 

查看答案

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这种抗体产生的结构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及细胞器依次是(    )

A.氨基酸、浆细胞、核糖体           B.葡萄糖、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

C.氨基酸、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     D.核苷酸、浆细胞、核糖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