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下图表示人体内两种调节系统的部分结构或关系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若“+”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则图甲中a细胞为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①处的激素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作用为_________(用“+”和“-”表示)。
(2)若乙图代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
①A代表反射弧的______________,刺激图中的___________位点,可产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Z处传递的信号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表,给予X点和Y点各一个适宜强刺激,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的次数分别为__________次和__________次。
③已知某种药物可以阻断反射活动,为探究其作用机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药物放在Z点,刺激Y点,发现电流表发生偏转,而效应器无反应。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这种药物是通过阻断突触处的信号传递起作用的。另一同学对此实验作了相应的补充,使之更严密。你认为他的补充意见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 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制备疫苗: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活细胞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灭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休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 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 细胞并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____________免疫和_____________免疫。
② 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的处理:接种 , 一段时间后再接种 。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 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要___________ 。
(10分)填写下列基础知识:
(1)体液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
(2)突触的结构包括________ 、突触间隙和__________三部分.
(3)当我们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则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这样的渗透压会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导致______________激素分泌、释放增多,从而加强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起到保水的作用。
(4)生长素的化学名称叫_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
(5)由_____________和它的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细菌种类繁多,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如绿硫细菌;有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菌;有寄生在动物体内的细菌,如结核杆菌;有腐烂动植物遗体的细菌,如枯草杆菌。上叙四类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分别属于
A.生产者、生产者、分解者、分解者 B. 分解者、分解者、分解者、分解者
C. 消费者、分解者、消费者、分解者 D . 生产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 ②崇明岛上的全部生物
③东方绿舟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④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