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B.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
C.论证了动植物的统一性 D.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
在某细胞中存在吸能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果糖、蔗糖和酶的元素均为C、H、O
B.葡萄糖和果糖是不能水解的糖
C.催化该反应的酶也能催化蔗糖的水解
D.为该吸能反应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葡萄糖
(10分)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 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____________,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__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I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III、IV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____________
(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叶
d. 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叶
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
f.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g.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
(10分)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
(1)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有不同的途径:
①H1N1侵入人体细胞后,被__________细胞识别,这种信息传递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的。
②大脑皮层与结构A之间是通过信息分子____________实现联系的,结构A与垂体之间通过信息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联系。
(2)大脑皮层直接对A发生作用属于__________调节,A通过垂体对B发生作用属于__________调节;当③分泌过多时,对A和垂体起________作用。
(3)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请根据图解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为探究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材料及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 。此外,还必须以 作实验用具。
(2)实验步骤
①设置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
②先向A组中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 ,再依次滴入等量 ,测量pH并记录填表。
③对B组 。
(3)结果预测
A组: 。
B组: 。
(4)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8分)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的。左表为A型和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及其决定基因,右图为某家庭的血型遗传图谱。
|
红细胞裂面A抗原 |
抗原决定基因 |
血型A |
有 |
(显性) |
O |
无 |
(隐性) |
据图表回答问题:
(1)控制人血型的基因位于 (常/性)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
(2)母婴血型不合易引起新生儿溶血症。原因是母亲妊娠期间,胎儿红细胞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剌激母体产生新的血型抗体。该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因个体差异,母体产生的血型抗体量及进入胎儿体内的量不同,当胎儿体内的抗体达到一定量时,导致较多红细胞破裂,表现为新生儿溶血症。
①II-1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该病的抗原是 。母婴血型不合
(一定/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②II-2的溶血症状较II-1严重。原因是第一胎后,母体已产生 ,当相同抗原再次剌激时,母体快速产生大量血型抗体,引起II-2溶血加重。
③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可直接吸收母乳蛋白。当溶血症新生儿哺母乳后,病情加重,其可能的原因是 。
(3)若II-4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其基因型最有可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