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中,ADP 转变成ATP 发生在叶绿体的( )。
A.外膜上 B.基质中 C.囊状结构薄膜上 D.内膜上
Ⅰ.以下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其中甲和乙分别表示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组成分别是AA和BB。据图分析回答。
(1)将若干a和b等量混合后转移到培养基上培养,再经过②和③,c的细胞染色体组成类型有 (只考虑两个原生质体的融合)
(2)在采用化学法进行过程②时,一般是用 作为诱导剂。植物体细胞杂交与自然状况下的生殖细胞杂交相比,前者的优势在于 。
Ⅱ.下图(Ⅰ)和(Ⅱ)为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两种类型,请据图回答:
(3)器官移植过程中,受体会出现免疫排斥的现象,器官排斥与上图[ ] 过程有关([ ]内填Ⅰ/Ⅱ,横线填相应名称)。
(4)图中免疫类型Ⅰ中[c] (填细胞名称)对b细胞的作用是: c激活b内的溶酶体酶,使b(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
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回答:
(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 。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 .
(2)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
(3)控制废水流人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 ,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废水不能过量流人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 。
家鸡中有一种翻毛基因(H,显性)其纯合子(HH)由于羽毛卷曲脱落严重,有时皮肤近乎裸露。
(1)雄鸡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雌鸡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让非翻毛雄鸡与翻毛雌鸡杂交,F1雌雄个体都是轻度翻毛,这表明H及其等位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让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
(2)家鸡为恒温动物.正常体温大约为41℃。翻毛鸡与生活在相同环境中的非翻毛鸡相比较,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 ,耗氧量增加,使机体的产热
量 (大于/小于/等于)散热量。同时.翻毛鸡的心脏、脾、肾等器官也发生了改变.该实例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即 。
(3)在家鸡的鸡冠形状的遗传实验中,一群核挑冠雌雄鸡相互交配,后代中9/16为核桃冠,3/16为豆形冠,3/16为玫瑰冠。1/16为单片冠。那么.后代中玫瑰冠群体的基因型
有 种。已知控制鸡冠形状的基因与H基因在不同对染色体上.一只杂合的玫瑰雄鸡的羽毛表现为轻度翻毛.让它与多只轻度翻毛单片冠雌鸡杂交,后代出现非翻翻毛单片冠个体的几率是 。
荔枝叶片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见下表。
叶片 发育时期 叶面积(最大面积的%) 总叶绿素含量(mg/g·fw) 气孔相对开放度(%)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
A 新叶展开前 19 - - -2.8
B 新叶展开中 87 1.1 55 1.6
C 新叶展开完成 100 2.9 81 2.7
D 新叶已成熟 100 11.1 100 5.8
注:“-”表示未测数据。
(1)B的净光合速率较低,推测原因可能是:①叶绿素含量低,导致光能吸收不足;
② ,导致 。
(2)将A、D分别置于光温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A的叶肉细胞中,将开始积累 ;D的叶肉细胞中,ATP含量将 。
(3)与A相比,D合成生长素的能力 ;与C相比,D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数量明显增多的结构是 。
(4)叶片发育过程中,叶面积逐渐增大,是 的结果;D的叶肉细胞与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差异显著,其根本原因是 。
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注:表中“一”表示没有添加。
A.α-淀粉酶溶液的用量是无关变量
B.①②两组实验可用于验证酶的专一性
C.②④⑥三组实验可说明温度能影响酶活性
D.设计上述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