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将β-干扰素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导入大肠杆菌表达,使干扰素第17位的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结果大大提高β-干扰素的抗病活性,并且提高了储存稳定性,该生物技术为( )
A.基因工程 B.蛋白质工程 C.基因突变 D.细胞工程
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下列各项中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是
A.棉花二倍体细胞中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
B.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mRNA
C.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NA序列
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蛋白
关于右图中DNA分子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单链占总链的7/8
B.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导致基因突变
C.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C)/(T+G)的比例上
D.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于①部位,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已知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复制原点处比较容易打开双链,可以推断该处
A.A+T的比例较高
B.C+G的比例较高
C.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D.位于基因的尾端,是转录停止的信号
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常用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作为受体细胞,主要原因是( )
A.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B.遗传物质含量少
C.繁殖速度快 D.性状稳定,变异少
人们常选用的细菌质粒分子往往带有一个抗菌素抗性基因,该抗性基因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受体细胞在自然环境中的耐药性 B.有利于对目的基因是否导入进行检测
C.增加质粒分子的分子量 D.便于与外源基因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