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有氧呼吸作用的底物(有机物)种类及含量的差异,会导致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与吸收的O2量之比发生差异,这可用呼吸熵表示:呼吸熵(RQ)=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呼吸作用吸收的O2量,为了测定种子萌发时的呼吸熵,现准备了3只锥形瓶(容积充分大,不考虑瓶内氧气的耗尽)、瓶塞、带刻度的玻璃管、发芽的小麦种子、10%的NaOH溶液、NaHCO3、清水等,并组装成下面的三套装置。
其中甲实验装置设计如下:锥形瓶内放入一盛有10%的NaOH溶液的小烧杯,杯中插入一根
滤纸折叠条。瓶底放入一些蒸馏水浸泡过的滤纸圆片,再将经消毒并充分吸胀的小麦种子若干平铺在滤纸圆片上,加入适量蒸馏水。整个装置密封,并放置到20℃恒温环境中培养。
(1)小烧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的作用是
(2)由于发芽小麦种子(已消毒)的呼吸作用,甲装置内的气体发生了变化,使得墨滴向右移动,显然瓶内气体减少了,减少的气体是
(3)甲装置内的气体变化还不足以求出发芽小麦的呼吸熵,由此还要利用乙装置来测定发芽小麦呼吸作用过程中的另一种气体的变化,从而测定单位质量小麦种子呼吸时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请将下面主要的方法步骤补充完整:
①乙装置锥形瓶的小烧杯内放入
②用同质量的小麦种子在相同环境下进行与上述实验相同的操作;
③测出
④再计算出CO2释放量。
(4)若甲装置测出的实验数据(墨滴向右移动量)为X,乙装置测得的实验数据(墨滴向右移动量)为Y,则呼吸熵计算式为: 如果呼吸熵小于1,说明 。据此可判断出干重相同的油菜和小麦种子在萌发时有氧呼吸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为油菜种子 (大、等、小)于小麦种子。
(5)为了纠正环境因素引起的实验测量误差,必须另设丙装置进行校正。则应对丙装置作相应处理:锥形瓶中 ,小烧杯内 ,其他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同时记录相同时间内的读数变化。如果丙装置的墨滴在实验后向左移动量为Z,则氧气实际消耗量应为 。
Ⅰ.下图是反射弧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为____________,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___。
(2)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屈肌反射活动。将药物放在X处,刺激Y,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刺激Y,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兴奋在____________ 的传导有阻断作用。
(3)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X点处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电流计指针发生____次偏转。给予B点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____次偏转。
II.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有人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植株中存在的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下图所示的处理。
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丙组对照是否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符合、不符合)
(2)有人认为乙、丙组不足以验证假设。若要验证假设,必须对丙组进行修改(即丁组),请将修改后的实验方案绘在右侧的框图内。
(3)将乙组与修改后的丙组(即丁组)进行比较,若一定时间后,两组叶片脱落数量相比,丁组明显 (大于、等于、小于)乙组,则证明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4)若在相同时间内,甲乙两组落叶数量相比,甲组 (大于、等于、小于)乙组,则证明假设成立。
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种类繁多,有的有害有的则有益:其代谢类型和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随着其生存的环境不同而不同。2011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感染引发的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在欧洲多国陆续暴发,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结合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存在于人类和恒温动物肠道内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其代谢类型最可能是 ,它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 。
(2)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产生的肠毒素,可引起患者的局部肠出血并使血管和肾功能受损,肠毒素是大肠杆菌的 (填初级或次级)代谢产物,据研究这种肠毒素可被霍乱外毒素的抗毒素中和,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3)此次暴发的大肠杆菌是一种嵌合体,它包含了多种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它还含有瘟疫细菌的DNA,产生这种变异来源属于 。
(4)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感染引发的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均无效,表现出很强的耐抗生素性,说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体内含有 。
(5)下表是某培养基成分含量:
若用此培养基来培养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还应在培养基成分中添加 ,如果再加入伊红和美蓝,按用途分此培养基叫 ,接着用此培养基 (能或不能)检测出饮用水和乳制品是否含有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某同学分别按下表进行三组实验
组别 |
材料 |
实验条件 |
观察内容 |
A |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
清水、苏丹Ⅲ溶液、酒精 |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
B |
苹果或梨匀浆 |
斐林试剂、沸水浴加热 |
组织样液颜色变化 |
C |
蛙皮肤 |
清水 |
单层上皮细胞 |
将上述各组实验材料按表中实验条件进行相关处理后, 将A、C组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分析回答:
(1)进行A组实验时,用酒精的作用是 , 所用浓度为 。 其中实验观察的着色的小颗粒是 物质, 颜色是 。
(2)B组实验中,组织样液的颜色变化是 ,实验使用斐林试剂时应注意 。
(3)在C组实验中,以不损伤蛙生命为前提,怎么样获得实验所需的蛙皮肤?
。
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下图。据图回答:
⑴ 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后,以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与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
⑵ 分析发现,P1、P2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 的结果。
⑶ 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低,下列有关其原因分析,不可能的是(单选)。
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 B.水体溶解氧较高
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 D.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
⑷ 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
假设某池塘中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某杂食性鱼既吃浮游植物也吃浮动动物,由于池塘水体轻度富营养化造成该鱼食物成分由1/2浮游植物+1/2浮游动物改变为2/3浮游植物+1/3浮游动物,假设单位时间内鱼的含量不变,那么,食物成分的改变将( )
A.不会影响该鱼的生长速度 B.使鱼的生长速度加快约15%
C.使鱼的生长速度减慢约2.5% D.使鱼的生长速度加快约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