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近年来,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

近年来,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

(1)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引起的,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蓝藻属于            。为解决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

类别

青鱼

鲢鱼

鳙鱼

鲤鱼

食性

螺狮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杂食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           

(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           

(3)下表是对黄河中下游流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m2/年)。则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 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是            ﹪(保留一位小数)。

                      A                            B                             C                             D                            E

Pg                  15.9                   870.7                 0.9                      141.0                 211.5

Pn                  2.8                      369.4                 0.3                      61.9                   20.1

R                    13.1                   501.3                 0.6                      79.1                   191.4

(4)有人认为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水质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有关。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氮和磷引起的,因此设计了下面实验: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并进行如下处理:

A.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蒸馏水。如此重复3次;

B.再加蒸馏水至1000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

C.在甲烧杯中加0.3g洗衣粉(含P);在乙烧杯中            ;在丙烧杯中加0.15g洗衣粉和0.15g尿素;丁烧杯中           

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取得水样。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A”步骤处理的目的是           

②你预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            ,理由是           

 

(1)第一营养级    鲢鱼 (各1分) (2)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或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分) (3)11.3%(2分) (4)加0.3g尿素(2分)不加任何物质(或加0.3g蒸馏水)(注意乙和丁所加物质可互换,1分)①除去样品中原有的矿质元素   (1分) ②丙 (1分)   藻类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N、P等含量丰富(1分) 【解析】 试题分析: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蓝藻属于第一营养级,由表可看出,链鱼的食性是浮游植物,因此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鲢鱼,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目的是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能量从 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是15.9/141%=11.3%;按照对照原则,在乙烧杯中加0.3g尿素,丁烧杯中不加任何物质(或加0.3g蒸馏水);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蒸馏水。如此重复3次,目的是除去样品中原有的矿质元素;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丙,因为藻类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N、P等含量丰富。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利用教材实验拓展与迁移、设计实验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09年,H1N1病毒肆虐全球,使数以亿计的人患上了甲型H1N1流感,我国政府和科研人员通力合作,很快便研制生产出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并且为广大师生免费接种了疫苗。甲型H1N 1流感病毒和以往的流感病毒一样为RNA病毒。请据此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流程图中涉及到的生物工程技术有[①]基因的剪切拼接技术、[ ]________、[ ]________。

(2)在将抗原决定基因注入奶牛受精卵前,须先将其进行人工改造,也就是给其接上_______和______,否则它不能表达;然后再与运载体结合,才能进行显微注射。

(3)为获得产奶的奶牛,在进行③过程前,要对胚胎进行________,此项技术通常要选用囊胚期的        细胞。

(4)如对扩增出的DNA进行鉴定,可采用的试剂是             ,在沸水浴条件下出现          颜色反应,则为DNA。

 

查看答案

下图是以苹果为原料生产果醋的生产工艺,请分析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调整糖度,从培养基的成分分析,是为了给酵母菌提供丰富的________。为检验发酵产物中是否产生酒精,常用的鉴定剂是____________。

(2)酒精发酵的最初,装置会产生气泡,可能是产生____气体。发酵的适宜温度为18~25 ℃,温度过高,酵母菌代谢减慢甚至死亡,原因是___________。

(3)酒精发酵转入醋酸发酵时 ,菌种发生变化。醋酸杆菌与酵母菌的细胞结构相比,特点是___________。此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左右,此外还需调整的发酵条件是__________。

(4)在整个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动物中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2n-1)。大多数动物的单体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蝇(2n=8)中,点状染色体(4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也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可以用来进行遗传学研究。

满分5 manfen5.com

(1)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则该果蝇的性别是_____。若从可遗传变异的角度看,单体属于________变异。

(2)4号染色体单体的果蝇所产生的每个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

(3)果蝇群体中存在短肢个体,短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短肢果蝇个体与纯合正常肢个体交配得F1,F1自由交配得F2,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表所示。据表判断,显性性状为______,理由是_____。

 

短肢

正常肢

F1

0

85

F2

79

245

 

 

 

 

(4)根据判断结果,可利用非单体的正常短肢果蝇与正常肢(纯合)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探究短肢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① 让正常的短肢果蝇个体与正常肢(纯合)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获得子代;

② 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并记录。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________,则说明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

②若________,则说明短肢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

(5)若通过(4)确定了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将非单体的正常肢(纯合)果蝇与短肢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后代出现正常肢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

 

查看答案

薇甘菊是珠江三角洲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种之一,生态学家发现田野菟丝子能够有效防治薇甘菊,实地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相关信息分析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注:引入前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引入后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2年后。simpson多样性指数数值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

(1)入侵初期薇甘菊呈疯狂蔓延趋势,这充分体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物有_______  的特性。从细胞代谢的角度分析,薇甘菊攀爬覆盖到其它植物上,抑制了植物的__________,从而导致其它植物死亡。从长期看,薇甘菊入侵之后种群数量变化符合__________曲线模型。

(2)分析可知, 薇甘菊对所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野菟丝子不含叶绿体,能吸收薇甘菊的营养从而抑制其生长。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的关系被称为_________。在清除了薇甘菊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和个体数量会发生改变,这个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

(4)将薇甘菊加以利用,变害为宝,薇甘菊能分泌某种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的生长,这被称为“他感作用”,可据此开发新型除草剂。“他感作用”中包含了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信息。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免疫系统调节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表示参与免疫调节的几个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①是          细胞,②是          细胞,两者间可以通过细胞直接接触而传递信息。

(2)②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其主要原因是          分泌量减少,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不足。

(3)①②③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         

(4)侵入人体的细菌是一种发热激活物,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热并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现象,

红肿是          (填一种体液名称)增多的结果。③细胞分泌的物质化学本质是         

(5)若细菌导致人体发热,此时位于          的体温调节中枢会进行调节,加速散热,此时患者会发冷,冷觉的产生部位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