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鸡的性别决定为ZW型,果蝇的性别决定为XY型,回答以下问题: (1)已知果蝇的某...

鸡的性别决定为ZW型,果蝇的性别决定为XY型,回答以下问题:

(1)已知果蝇的某一相对性状为M和N,且M对N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C-c控制。研究表明该性状的遗传可能是从性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与性别相关联,雌雄差异在于杂合子,雄性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而雌性杂合子表现为隐性性状)或伴X遗传。

①如为从性遗传,表现型为M的雌果蝇与表现型为N的雄果蝇杂交,得F1,再让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雌果蝇中具有M性状的个体占          

②如为伴X遗传,表现型为N的雌果蝇与表现型为M的雄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雌雄果蝇再随机交配,F3雌果蝇中纯合子占        

(2)鸡的羽毛有白色和有色等性状,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基因组成情况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鸡杂交,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基因组成

只含B一种显性基因

同时含A、B两种显性基因或不含B基因

表现型

羽毛有色

羽毛白色

 

(1)①1/4(2分) ②M雌果蝇 :N雄果蝇=1:1(2分)  1/2(3分) (2)羽毛有色:羽毛白色=3:13(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①该性状是从性遗传时,雌性杂合子表现为隐性性状,所以表现型为M的雌果蝇基因型为CC。雄性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所以表现型为N的雄果蝇基因型为cc,则F1基因型为Cc,其中既有雌性个体又有雄性个体,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2,F2中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均为CC:Cc:cc=1:2:1,所以F2雌果蝇中M性状的个体占1/4。 ②该性状为伴X遗传时,表现型为N的雌果蝇基因型为XcXc,表现型为M的雄果蝇基因型为XCY。所以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CXc:XcY=1:1,即M雌性:N雄性=1:1。F1随机交配得F2,F2基因型为XCXc、XcXc、XCY、XcY,其中雌性个体产生XC配子的概率为1/4,Xc配子的概率为3/4,XC雄配子的概率=Xc雄配子的概率=1/2,所以F3雌果蝇纯合子为XCXC+XcXc=1/4×1/2+3/4×1/2=1/2。 (2)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鸡杂交→A_B_(羽毛白色):A_bb(羽毛白色):aa B_(羽毛有色):aabb(羽毛白色)=9:3:3:1,所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羽毛有色:羽毛白色=3:13。 考点:本题以果蝇和鸡为素材,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计算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开花时顶端为雄花,叶腋处为雌花,间行均匀种植可以进行同株异花授粉和异株异花授粉。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另外,玉米的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上述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其性状在幼苗期便能识别。请回答:

(1)宽叶基因和窄叶基因的根本区别是       

(2)要保证玉米进行杂交,则必须进行人工授粉,对母本进行的处理是       

(3)将有茸毛玉米同株异花授粉,子代植株表现型及比例为         。

(4)若将宽叶有茸毛玉米和窄叶有茸毛玉米进行异株异花传粉,子代只出现两种表现型,则:

①亲本的基因型是       

②F1成熟的群体中,D的基因频率是         

③若F1个体同株异花授粉产生F2,则理论上F2成熟植株的表现型有        种。

(5)现有两种有茸毛的玉米品种,如果希望次年得到高产、抗病玉米用于生产,则在当年应如何进行培育,获得的种子次年播种后怎样留苗可达到目的?请你用遗传图解加简要说明的形式 ,写出培育与选苗过程。(只要求写出基本设计思路)

 

查看答案

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        ,这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        。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       

(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        的培养基,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         。

(4)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        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若研究“目的菌”的群体生长规律,将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可采用        的方法进行计数。若以一个大方格(体积为0.1 mm3)有25个中方格的计数板为例进行计算,设五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B,菌液稀释倍数为C,那么原菌液的菌群密度为        个/mL。

(6)实验结束时,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        处理后,才能倒掉。

 

查看答案

近年来,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

(1)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引起的,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蓝藻属于            。为解决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

类别

青鱼

鲢鱼

鳙鱼

鲤鱼

食性

螺狮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杂食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           

(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           

(3)下表是对黄河中下游流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m2/年)。则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 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是            ﹪(保留一位小数)。

                      A                            B                             C                             D                            E

Pg                  15.9                   870.7                 0.9                      141.0                 211.5

Pn                  2.8                      369.4                 0.3                      61.9                   20.1

R                    13.1                   501.3                 0.6                      79.1                   191.4

(4)有人认为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水质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有关。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氮和磷引起的,因此设计了下面实验: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并进行如下处理:

A.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蒸馏水。如此重复3次;

B.再加蒸馏水至1000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

C.在甲烧杯中加0.3g洗衣粉(含P);在乙烧杯中            ;在丙烧杯中加0.15g洗衣粉和0.15g尿素;丁烧杯中           

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取得水样。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A”步骤处理的目的是           

②你预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            ,理由是           

 

查看答案

2009年,H1N1病毒肆虐全球,使数以亿计的人患上了甲型H1N1流感,我国政府和科研人员通力合作,很快便研制生产出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并且为广大师生免费接种了疫苗。甲型H1N 1流感病毒和以往的流感病毒一样为RNA病毒。请据此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流程图中涉及到的生物工程技术有[①]基因的剪切拼接技术、[ ]________、[ ]________。

(2)在将抗原决定基因注入奶牛受精卵前,须先将其进行人工改造,也就是给其接上_______和______,否则它不能表达;然后再与运载体结合,才能进行显微注射。

(3)为获得产奶的奶牛,在进行③过程前,要对胚胎进行________,此项技术通常要选用囊胚期的        细胞。

(4)如对扩增出的DNA进行鉴定,可采用的试剂是             ,在沸水浴条件下出现          颜色反应,则为DNA。

 

查看答案

下图是以苹果为原料生产果醋的生产工艺,请分析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调整糖度,从培养基的成分分析,是为了给酵母菌提供丰富的________。为检验发酵产物中是否产生酒精,常用的鉴定剂是____________。

(2)酒精发酵的最初,装置会产生气泡,可能是产生____气体。发酵的适宜温度为18~25 ℃,温度过高,酵母菌代谢减慢甚至死亡,原因是___________。

(3)酒精发酵转入醋酸发酵时 ,菌种发生变化。醋酸杆菌与酵母菌的细胞结构相比,特点是___________。此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左右,此外还需调整的发酵条件是__________。

(4)在整个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