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长势一致、健壮的黄瓜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人工气候室中,控制不同条件培养(其他条件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得黄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b含量及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与乙组相比,丙组黄瓜幼苗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的变化分别是 ,表明其光合作用强度 ,发生这些变化的内在原因之一是幼苗叶片中的 。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当黄瓜处于冬春栽培季节,光照减弱,可适当 ,以提高其光合作用强度。
(3)为验证乙、丙两组黄瓜幼苗叶片色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应进行以下操作:
①用无水乙醇分别提取乙、丙两组黄瓜幼苗叶片色素;
②利用 法分离所提取的色素;
③观察比较乙、丙两组滤纸条上 。
(4)叶绿体在光下把ADP和Pi合成ATP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为探究ATP形成的原动力,Jagendorf等科学家在黑暗中进行了如下实验。图中平衡的目的是让类囊体内部的pH和外界溶液相同。
实验在黑暗中进行的目的是 。
根据实验结果,叶绿体中ATP形成的原动力来自 。
科学工作者在某地观察,记录了四种野生动物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h)如下表所示。假设北美郊狼因被大量捕杀而数量锐减,则短期内将发生的变化是( )
物种 |
休息 |
与其他物种竞争 |
进食 |
寻找配偶 |
大鼠 |
4.8 h |
3.6 h(追逐小鼠) |
13.2 h(吃植物种子) |
2.4 h |
浣熊 |
18 h |
0.0 h |
3.6 h(吃大鼠) |
2.4 h |
北美郊狼 |
18 h |
0.0 h |
4.8 h(吃浣熊) |
1.2 h |
小鼠 |
4.8 h |
6.0 h(被大鼠追逐) |
10.8 h(吃植物种子) |
2.4 h |
A.植物种子数量不确定 B.浣熊数量减少
C.大鼠数量增多 D.小鼠数量增加
关于右侧家系图中甲、乙两种遗传病,正确的叙述是
A.Ⅲ3个体不一定携带与乙遗传病相关的致病基因
B.若乙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Ⅱ4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Ⅲ3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
C.若甲、乙病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核基因)控制,且Ⅱ4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两对基因中非等位基因之间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若甲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病对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殖等影响很小,且在一个自由婚配的自然人群中其发病率为19%,则甲病患者中,杂合子约占18%
不需要通过细胞分裂过程来实现所要观察生命活动现象的实验是:
A.低温对多倍体诱导作用
B.花生子叶切片脂肪颗粒染色观察
C.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情况
D.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下图表示不同的生物或成分,说法错误的是( )
A.若M代表基因多样性,a-d代表4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a
B.若M代表生物所含的能量,则森林生态系统的a-d四个种群中,a所处营养级有可能最高
C.若M代表物种丰富度,a-d代表4种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到森林的顺序依次是a→c→d→b
D.若M代表种群密度,则a-d 四种野生生物的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对下列四幅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甲不能正确表示酶浓度增加,而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质的量变化曲线图(图中虚线表示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
B.图乙中①的一条链的碱基序列与④的碱基序列相同,②有64种
C.图丙中曲线A可以代表某稳定生态瓶中分解者有机物的消耗量,曲线B可以代表其中的生产者吸收或放出CO2量
D.图丁中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